葉玄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王嬴政的命數已然改變。
三:繼承先聖的絕學
他想要看看,這位十歲的孩童,是否會令天下格局因他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韓非跟在嬴政身後,忐忑地看著山上,心中擔憂著。他師父荀子正與莊子對弈,擔心趙書上去會不會引發不測。一想到趙書可能徑直揪住荀子的衣領,硬生生拖下山,韓非不禁背脊發涼。
遠遠望見,趙書先是與荀子並肩,隨後莊子和一個小道童也加入其中。韓非鬆了口氣,看起來氣氛尚算融洽。
兩位長者走近,先行對嬴政行禮:“秦王陛下!”
“兩位不必多禮。”嬴政態度謙遜,虛手示意。他們都是博學之子,出自大家族。對嬴政來說,他們既是晚輩又是師長。不過身為君主,他自然坦然接受他們的敬意。
“不知陛下親臨儒家,所為何事?”荀子眼神和藹,言語平實。他猜測秦王可能是為了招攬儒家支援秦國,但他沒想到,親自前來的是韓非而非李斯。
“儒家的學說深得朕心,如果儒家士子能融入我大秦,我願意劃出一片土地,重建儒家學院,絕不會像魯國那樣,埋沒如此人才。”
秦王一番話條理分明,至少讓荀子感到滿意。秦王,竟是親自出面邀請儒家入秦的王者!
\"呵呵,此事關係重大,還需我儒家內部商議,秦王旅途勞頓,不妨在此多停留一些時日。\" 荀子的話圓滑而婉轉,巧妙地轉移了話題。秦王嬴政聞言,自然不好再多說什麼,只是點頭應允。
\"韓非,就由你來替秦王陛下安排住宿吧。\" 荀子的目光轉向韓非,隨即又落在了趙書身上。趙書正站在秦王旁邊,注視著荀子,淡然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
---
四人針鋒相對,荀子的話語如同雷鳴,震人心魄。片刻後,全場氣氛驟然緊張,荀子的眼中閃爍著驚愕,一時之間無法集中思緒。他呆滯地看著趙書,後者只是微笑不語,彷彿說出的每一個字都在叩擊著人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
荀子撫額,半晌才回過神來,這是讀書人的本分,追求的是繼承古聖的絕學,開啟萬世的太平。莊子凝視著趙書,陷入了沉思。
此時的荀子如狂熱信徒,口中唸唸有詞:\"理當如此,理當如此……\"其實趙書只是不想浪費時間,不願與荀子過多糾纏。他拉起荀子的衣袖,走向秦王,這一舉動讓秦王和在場的人都感到驚訝。
\"荀子,若欲實現萬世太平,你該仔細思考,這戰國七雄中,誰能真正達成?\"趙書的話語擲地有聲。秦王對這四言詩充滿了期待,想象著那樣的盛世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多麼宏偉的志向!
荀子被拉住,雖然嘆息搖頭,但他明白:\"這只是理想,我們讀書人所求,是天下而非一國。秦王親臨,我深感愧疚,然而萬世太平,豈能一家獨享?周天子 殷商建立周朝,結局又是如何?\"
趙書反問道,瞬間四周靜默無聲。儘管年紀尚小,趙書的氣勢卻無比堅定。面對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他毫無懼色:\"結局就是,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強者恆強,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始終傲視群雄!\"
\"但秦的氣運終有消散之時。\" 莊子加入論戰,風勢似乎也變得更強。曉夢在一旁聽得 。這時,那個與她年齡相仿的少年大笑出聲:\"氣運已盡,就讓我來延續,天命難違,這話在我這裡,不過一派胡言!\"
他決心為秦國續命,為秦王帶來永恆。狂風肆虐,莊子望著在風中冷峻堅毅的少年,心緒不禁一蕩。\"若連道家的‘盜’,即洞悉天機的本質都不懂,你還修煉什麼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