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ot;您問我嗎?&ot;沙蒙?亨特詭秘地笑著說,&ot;請不要考我,我無法回答!此人並沒有像您那樣刻上名字,而且已經死去了三千多年&ot;
韓子奇大吃一驚:&ot;三千多年?&ot;
沙蒙?亨特收斂了笑容:&ot;您沒有看出來嗎?&ot;
&ot;沒有。&ot;韓子奇老老實實地承認,&ot;您如果剛才不說,我還覺得這活兒做得太糙了呢!您怎麼知道這是三幹年前的東西?&ot;
&ot;這,我是從玉質、器形、紋飾和製作技巧這四個方面觀察的。&ot;沙蒙?亨特說,&ot;據我所知,中國早在距今四千到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玉製的兵器、工具和裝飾品,當然,那時候的製作技藝還是很粗糙的;到了商周時代,除了玉刀、玉斧、玉鏟、玉鉞、玉戈、玉漳、玉璧、玉環、玉?、玉簪、玉琮、玉璜還有了單體器形的魚、鳥、龜、獸面、人首?等等玉件兒,造型已經比以前精細了。就說現在這一件兒吧,它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夔紋玉器,做工上,直道多,彎道少;粗線多,細線少;陰紋多,陽紋少,並且用的是雙鉤陰線;夔首部分的穿孔,外大里小,呈&039;馬蹄眼&039;形狀。這些,都是商代的玉器特點&ot;
&ot;這東西,是幹什麼用的?&ot;韓子奇聽得呆了,望著這個還沒有半個巴掌大的東西,沒想到沙蒙?亨特能說出這麼多名堂。
&ot;這是玉塊呀!&ot;沙蒙?亨特拿起那件東西,放在自己的耳朵下面比劃著名說,&ot;在製作的當時,是作為耳飾的,哈,這麼大的耳環!大概古人也覺得它太重了些,秦漢以後就改作佩玉了。不過,我的這塊仍然是耳環,因為它毫無疑問是商代的東西!&ot;
韓子奇出神地望著那隻小小的&ot;玉塊&ot;,他又看到了那條在心中滾滾流淌的長河,四年來,他一直在苦苦地追尋它的源頭!他崇敬地伸出手去,再次接過製作粗糙但歷史悠久的&ot;玉塊&ot;,長河的浪花在撞擊著他的心,他猜想著,三千年前的祖先是怎樣用簡陋的工具鑿開這條源遠流長的玉河&ot;亨特先生,您能告訴我,我們玉器行第一代祖師爺是誰嗎?&ot;他又提出了這個在心中縈繞了四年的問題。四年前,師傅梁亦清沒能回答他;他也曾經想請教&ot;博雅&ot;宅的老先生,可惜老先生去世得太早了!
&ot;第一代祖師爺?&ot;沙蒙?亨特遺憾地嘆了口氣,&ot;這就很難說了,中國的歷史實在太長了,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又太少了,尤其是民間藝術家!明代以後,像陸子岡、劉諗、賀四、李文甫等等都還可以查考;明代以前,最著名的好像就是丘處機了,那也只是金、元時代。如果再仔細追溯上去,那麼,還可以找到一點蛛絲馬跡。根據中國的史書記載,秦始皇帝在得到價值連城的和氏壁之後,曾經命丞相李斯寫了&039;受命於天,既壽永昌&039;八個鳥蟲形篆字,然後命王人公孫壽鐫刻成&039;傳國玉璽&039;。又有:始皇二年,騫消國獻給秦國一名叫裂裔的畫工,這個人也擅長琢玉,曾經為始皇用白玉雕了兩隻虎,連毛皮都刻畫得十分逼真。這位裂裔和公孫壽就是我所知道的中國最早的琢玉藝人了,但顯然他們還不是祖師爺!&ot;
沙蒙?亨特沒有能夠解答他的問題。但是,這已經足可以讓他驚嘆了:&ot;亨特先生,您有這麼深的學問!&ot;他本來想說:您簡直是個外國的&ot;玉魔&ot;,但沒好意思說出口,擔心那個&ot;魔&ot;字讓亨特產生誤解。
&ot;不,我只是一知半解,&ot;沙蒙?亨特聳聳肩,又有些奇怪地問,&ot;韓先生,您的師傅沒有對您講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