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春節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文化瑰寶與世界文化遺產 (第1/2頁)
黃豆不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 2024 年 12 月 4 日,於巴拉圭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 19 屆常會傳來喜訊,“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訊息,不僅讓全球華人倍感振奮與自豪,也將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於這一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智慧與情感的盛大節日。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歲首祈年祭祀活動,那時人們在新舊交替之際,懷著敬畏之心向天地神靈祈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隨著歲月的流轉,春節逐漸融合了豐富多元的文化元素與民俗風情,歷經數千年的傳承與發展,成為了如今集祈福、團圓、娛樂、社交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節日盛事。
從臘月初八的臘祭開始,春節的序幕便緩緩拉開。人們熬製臘八粥,以各種穀物、豆類、乾果等食材,燉煮出一鍋寓意著豐收與吉祥的美味粥品,同時也開啟了濃濃的年味氛圍。隨後,臘月二十三的祭灶更是充滿了神秘與歡樂的色彩,灶王爺上天述職,人們在灶臺上供奉糖瓜等祭品,希望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這種對家庭美滿、生活順遂的樸素祈願,透過這一民俗活動生動地展現出來。
進入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全家總動員進行大掃除,清掃舊年的晦氣與塵埃,以嶄新的環境迎接新年的到來,這不僅是一種衛生習慣,更蘊含著除舊迎新的深刻文化內涵。而張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等習俗,則將節日的喜慶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紅紅的春聯對仗工整、寓意吉祥,書寫著對新年的美好憧憬;色彩鮮豔、內容豐富的年畫,描繪著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民間生活等場景,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精緻細膩的窗花,以各種花鳥魚蟲、人物形象為主題,展現了民間藝人高超的手工技藝,也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除夕之夜,無疑是春節的高潮部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豐盛的年夜飯,這頓團圓飯蘊含著深厚的親情與家的溫暖。餐桌上擺滿了各種寓意吉祥的菜餚,如魚寓意“年年有餘”、雞寓意“吉祥如意”、餃子形似元寶,象徵著“招財進寶”等。在這闔家團圓的時刻,人們互道祝福,回顧過去一年的收穫與成長,展望新的一年的希望與夢想。守歲,則是除夕之夜的另一項重要習俗,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徹夜不眠,共同迎接新年的第一縷曙光。在守歲過程中,長輩們會給晚輩壓歲錢,寓意著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平安、茁壯成長。這種親情的傳遞與延續,是春節文化中最為珍貴的核心價值之一。
大年初一,新年伊始,永珍更新。人們穿上新衣,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致以新春的問候與祝福。大街小巷張燈結綵,鞭炮聲此起彼伏,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等民間藝術表演精彩紛呈,這些傳統的表演形式不僅為節日增添了歡樂的氛圍,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生動展示。演員們身著鮮豔的服裝,透過精湛的技藝和誇張的表演,將龍的威嚴、獅的靈動、高蹺的驚險、秧歌的歡快展現得淋漓盡致,吸引著眾多觀眾駐足觀看,贏得陣陣喝彩與掌聲。
春節期間,各種傳統的廟會活動更是熱鬧非凡。廟會上,琳琅滿目的商品、豐富多彩的小吃、形式多樣的民俗表演讓人目不暇接。人們在這裡可以品嚐到各地特色美食,購買到精美的手工藝品,還能參與各種傳統遊戲和娛樂活動,如猜燈謎、套圈等。廟會不僅是一個商品交易和娛樂的場所,更是一個傳承和弘揚民俗文化的重要平臺,它將歷史、文化、藝術、民俗等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人們在歡樂遊玩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