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莊園佈局 (第1/2頁)
我是竹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賈敬打發走周正之後,一個人沿著水泥石道向翠竹峰漫步前進。
翠竹峰就是安置竹林書院的那座小竹山,如今書院內配套建築已經建造完畢,只等靜置風乾一段時間就可入住。
與之相鄰的小山是長壽峰,長壽峰比翠竹峰海拔高上三十米左右,兩座山透過一座石拱橋相連線。
長壽峰是寧國府別院自留地,山頂上目前只建了一座佔地兩畝多的三層現代化別墅,院前除了之前賈敬移栽的四棵千年長壽松外,植滿了草坪。
長壽鋒頂視野開闊,可俯瞰整座莊園。
兩座山峰之間是個三百多畝的小山谷,山谷兩山環抱,碧草青青,後方是隔斷兩山往來的懸崖峭壁,峭壁上怪石林立,有泉水從崖壁石縫中滲出,在懸崖下匯聚出一個五十來畝大小的小湖。
湖水冰涼清澈,湖面水平如鏡,其上偶有水鳥掠過,驚起陣陣波紋。
湖邊佈滿了鵝卵石,還有兩百畝左右的沙土地。
賈敬之前就在山谷兩側種上了梅花、櫻花等薔薇科花木,懸崖水道也植上了松柏綠柳等樹種,布上了五行迷蹤陣和草木聚靈陣,只留下一條通往長壽峰別院的石板道,打算將此地打造成了私人後花園。
湖泊在出水處形成一條寂靜的小流,再往下水流越來越大,出了山谷變成小溪,最終匯入莊園門前的小河之中。
從天空俯瞰,整個莊園成蘋果狀。
一座寬約十米,長七十多米的石拱橋像果蒂一樣橫跨小河連線著蘋果狀的西山莊園。
過了拱橋就是莊園石坊大門。
一條寬八米左右的水泥石板路從大門後分成三岔。
左右兩岔水泥石道像玉帶一樣環繞整個莊園勾勒出蘋果形狀。
中間那條石道呈倒‘s’形,先向左偏轉直達翠竹峰腳下,再向右彎曲透過一座三十多米的石拱橋抵達長壽峰山腳,然後環繞著長壽峰山腳向右彎曲,最終與環莊園大道相連。
為了加快莊園綠化改造進度,賈敬親自給園內道路兩旁都種上了松柏梧桐紅楓等樹齡幾十、上百年的古樹。
經過這些天水靈氣的滋養,現在園內所有移栽樹種都長得鬱鬱蔥蔥,完全看不出之前剛種的模樣。
賈敬沿著水泥石板路走了大概十分鐘,抵達了翠竹峰山腳,出現在他眼前的是一條三米多寬的石板岔道。
岔道旁立著一塊花崗岩石碑,上面書寫這‘竹林書院’四個大字,底下標著一個指向岔道方向的紅漆大箭頭。
這箭頭自然又是賈敬的傑作了。
除了這條岔道外,所有通往上山的路,都被迷蹤陣所覆蓋,普通人進去之後,會自動繞回原處。
他沿著石板岔道蜿蜒而上,一刻鐘左右到達了位於半山腰的竹林書院。
書院門口同樣立著一塊石坊牌匾,石坊再進去,道路中央就是一座立有孔夫子石像的花壇。
道路兩旁各立著八棵百年老松。
花壇左邊是一個配有四百米跑道的大操場,旁邊有個一千多平的馬車停靠處;
右邊是一座‘凹’字形的五層樓建築,底層是食堂,上面四層是男生宿舍。
孔夫子石像花壇後方,是一條寬十米的大理石臺階,臺階之上又是一塊大平地。平地中央有假山噴泉、花木盆景;左側是棟‘工’字形的五層男生教學樓;右側也是一棟‘工’字形的五層女生教學樓兼女生宿舍。
如今竹林書院雖然把男女學合在一起了,但男女班級還是分開的,不然估計還真招不到幾個女學生。
再往上就是一座佔地一畝多的三層樓圖書館了。
按規劃:
圖書館一樓將來會擺放一些報刊雜誌,以及寧國府幾十年來收集的幾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