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這個建議最後還是被否決了,一方面每日的電臺交流時間要用來彙報各地的工作,另一方面軍中找人或許容易些,但是將士們的家眷零散分佈在益州各處,去尋找這些家眷所耗費的人力成本同樣不是小數,而如果只讓高階官員和將領行方便,那麼這種特權必然會導致將士們的不滿,平時或許看不出來問題,但是當軍隊遭遇挫折的時候,就很可能爆發出來。
商議到最後就是緩慢遷徙一部分家眷到涼州作為試點,如果一切順利就慢慢遷徙更多的家眷,同時再從涼州徵兵。
那些來自魏國的民夫其實就是最好的兵員,可惜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漢軍只能吸納一小部分,等到打下長安,也許這種情況會得到緩解。
隨著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推進,益州和涼州兩地的官員忙得焦頭爛額。為了確保遷徙的順利進行,丞相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叫“遷民司”的臨時的事務管理機構,並調配了大量經驗豐富的官吏,負責規劃每一個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
費禕就是這個遷民司的最高負責人,柳隱原本被委任為別駕從事,如今也跟著費禕處理移民問題,此外還有丞相令史董厥、典軍書記樊建等人協助他,儘管如此費禕依然覺得頭大,季漢畢竟不能像曹魏那樣不顧遷徙民眾的生死,沿途的糧食、休息的驛站、可能少數人患病傳播導致的瘟疫等等,都是他要考慮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如果家眷們本來在蜀地呆的好好的,卻在遷徙中出現傷亡,那就沒法向在涼州的北伐軍將士們交代了,最後還是蔣琬看不下去了,從劉禪那裡借來了那塊非常靈驗的先帝牌位:
“文偉,若是沿途碰到了解決不了的難題就向這牌位叩拜,並訴說自己的困難,郎君們聽到了後一般都會來幫忙的。”
他想了想,又從懷裡掏出幾卷絹來,
“愚兄身無餘財,只有一手字還算勉強入眼,我抄了幾份出師表、梁甫吟,又厚著臉皮抄了寫戰國七國史,可惜還沒抄完,郎君們雖然不稀罕錢財,不過似乎很:()沙雕網友援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