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忘記的遺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後就有人在朝堂上公開表示,是因為自貢鹽運輸方便,直接走岷江入長江,透過長江水域順流而下,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因此大家都從自貢取鹽,所以,去年兩淮鹽場的收入不好。
然後那愣子就說了,一百六十萬兩銀子去掉一百二十萬,還有四十萬。這四十萬去了哪裡?這還沒有算上自貢以前的稅銀呢。還問對方是故意找茬看太后娘娘不順眼,還是包庇私鹽。
整個朝堂立刻炸了。
因為無論哪一個罪名都不好回答啊。
朝堂變成了宛如開了鍋一般的沸水,當然,前後三任揚州巡鹽御史都倒了大黴,全部被抄家問罪。
其實高位的朝臣和訊息靈通之輩已經隱隱猜到了,繼開疆拓土之後,太后娘娘又準備對鹽政下手了,原因很可能是改革。
結合之前的外遷百姓,很容易就讓人想到,這是一次面向全國的,涉及土地和鹽政的全方面的、深入的改革。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能夠爬進內閣的大臣們絕對不會是對歷史和政治一無所知的傢伙,跟司馬光這樣的經濟學家,也不獨北宋會出現。封建王朝的內閣大臣們,幾乎每一個人對經濟和民生都有自己的一套認識。換而言之,雖然這次的事件看起來不過是因為去年兩淮鹽稅沒有收上來,可實際上呢,不過是因為立國百年,朝廷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而鹽稅,不過是改革的一個突破口而已。
不過,閣臣們清楚這一點,可是有的人卻不知道啊。
因為涉及到了皇太后,事情就變得格外複雜,甚至連後宮都被牽扯了進來。
作為媳婦,馮皇后對賈琰的心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她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卻不知道很多人都猜到了她的心思。
無論是賢妃還是德妃,都這樣悄悄地跟左右道:&ldo;看我們這位娘娘,不過是惦記著太后娘娘手裡的那些東西罷了。密衛,皇家海上商隊,如今又多了一樣,鹽。別的不說,無論是哪一樣,都夠饞人的了。更別說太后娘娘手裡有三樣!可惜,這三樣,密衛是仁宗陛下和先皇一手設立的,太后娘娘不過是接手之人罷了,海上商隊是先皇跟太后娘娘一起用太后娘娘的陪嫁籌建的,原就應該屬於太后娘娘才對,就是放在民間,也沒有做兒媳婦的惦記著婆婆的陪嫁置辦的產業的。至於自貢的鹽,又是太后娘娘歇下來之後弄的。我們這位娘娘,除了生了一位皇子,別無寸功,竟然敢肖想太后娘娘手裡的東西!&rdo;
這幾個妃子會這麼說,她們心裡實際上如何不饞賈琰手裡的東西呢?只不過,她們只是妃子,而不是皇后,因此只能如此罷了。可是這不妨礙她們趁機做一點小動作,給馮皇后添點堵,順便給自己弄點好處。
就這樣,表面上是彈劾太后干政實際上卻是為馮皇后挖坑的行動開始了。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御史臺是言官,本來就有聞風奏事的傳統,因此,御史臺很多底層的御史都是以彈劾他人為榮的,加上他們很多都是初入官場,年輕氣盛,自然是更加無所畏懼。
雖然說馮皇后是勳爵貴胄之家出來的,跟清流沒有什麼關係,可是,馮家子弟在外面吃花酒,然後酒上了頭,被誘惑著,說了不該說的話也是有的,然後,被人聽了去……
在資訊不透明的時代,要汙衊一個人真的是太容易了。只要經手的人夠多,就足夠混淆視聽。而馮皇后對賈琰心存芥蒂,本來就是後宮裡面眾所周知的事情。
最最重要的是,早在先皇孝宗皇帝還在的時候,皇帝就知道,馮皇后對自己的母親心懷不滿一事了。
在皇帝看來,馮皇后會有這樣的想法,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你貴為皇后,這宮裡,缺了誰的都不可能缺了你的,你覬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