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第1/2頁)
哈全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帝國軍樂成為歷史名詞,民間音樂繼續發展,西方音樂藉助西化改革風靡全國。土耳其蘇非派的贊念配樂是民間音樂的傑出代表。蘇非派將高聲或低音贊念真主和先知作為啟迪信徒心智的途徑。為了使贊念儀式更為豐富多彩,繼而實現信徒與真主融為一體,他們把吟誦詩詞、跳旋轉舞和樂器伴奏引入宗教儀式,其中樂器主要包括長笛、銅鼓、架子鼓、小提琴和薩茲。薩茲是一種長頸彈撥類弦樂器,其共鳴體呈半梨形,上部扯上六根弦,若用三根弦彈奏可發出高音,若用兩根弦彈奏可發出低音,若用一根弦彈奏可發出中音。可惜的是,在19世紀之前,民間音樂一直沒有樂譜,完全仰賴口頭傳唱,既不夠準確又容易失傳。亞美尼亞音樂家哈姆帕爾泰姆&iddot;利毛尼克延(1768‐1839年)首次將樂譜引進奧斯曼帝國,使帝國的民間音樂特別是宗教伴奏得以藉助樂譜流傳下來。西方音樂在共和國時期發展最為迅速。1928年,凱末爾總統邀請奧地利一位作曲家來到伊斯坦堡音樂學院任教。1934年,安卡拉設立一所現代音樂學院,由興德米斯和普勒托里烏斯指導,主要學習歐洲音樂。因此,20世紀土耳其的知名音樂家均致力於研究和教授西方音樂,例如作曲家烏爾維&iddot;凱末爾&iddot;埃爾金與阿德南&iddot;賽伊根。土耳其人熱愛多種音樂。目前每年4月27日‐5月20日在安卡拉舉辦安卡拉國際音樂節,6月6日‐7月2日在伊斯坦堡舉辦伊斯坦堡國際音樂節,8月14日在安卡拉舉辦比爾坎特國際安納託利亞音樂節。
1917年奧斯曼帝國迎賓軍樂隊
土耳其人喜愛並擅長舞蹈,而且凡舞蹈必有伴奏。目前土耳其民間舞蹈主要包括哈拉伊舞、巴爾舞、霍隆舞和澤伊貝克舞。哈拉伊舞源自安納託利亞高原中東部,由手鼓、牧笛和蘆笛進行伴奏,常在結婚典禮上進行表演,領舞者持手帕指揮排在其後的其他舞者,是久負盛名的集體舞。巴爾舞源自安納託利亞高原東部的埃爾祖魯姆省以及巴伊布林特省,由嗩吶和豎笛進行伴奏,屬男女混合的一種戶外舞蹈,男女舞者在舞蹈過程中肩並肩手拉手,動作由慢到快,甚至出現跳躍和蹲伏等劇烈動作。霍隆舞源自黑海沿岸,由木質三絃琴、風笛和小嗩吶等樂器伴奏,舞者多為男性,手法和步法變化多端,身體有時跳躍,有時蹲伏,有時搖擺。澤伊貝克舞發源於安納託利亞高原西部,由手鼓和嗩吶伴奏,多為單人舞或雙人舞,有時也是集體舞,節奏或快或慢,舞者往往拿著短劍或長刀,能夠表現土耳其人的尚武精神。
土耳其巴勒克埃西爾的澤伊貝克舞
土耳其電影誕生在整整一個世紀以前,早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1914‐1948年可謂土耳其電影的起步階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加入德奧同盟國一方對協約國作戰。奧斯曼帝國軍方為了動員民眾投入大戰,開始拍攝紀錄片鼓舞民氣。從1914年到1923年,土耳其共出現6部影片,都與軍事相關,均為軍方拍攝,其中第一部影片為敵視俄國的紀錄片《阿雅斯泰法諾斯俄國紀念碑的坍塌》。
從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到1938年凱末爾逝世,土耳其共和國的電影藝術通常表現為戲劇演出的一種變形。戲劇原本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透過臺詞、表情、歌聲、器樂、舞蹈和木偶等方式實現敘事的舞臺藝術,分為話劇、歌劇、音樂劇、舞劇和木偶戲等基本型別,又稱舞臺藝術即戲劇表演;二是指為舞臺藝術即戲劇表演所寫作的指令碼即戲劇劇本。這裡所談的戲劇特指戲劇表演。一般認為,皮影戲是奧斯曼帝國戲劇的早期形式。&ldo;劇中角色是用傀儡表演的,或是由投影在一方布幕上的影子來扮演,再由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