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第1/3頁)
吳強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常洵出生後,鄭氏被進冊皇貴妃,群臣意識到神宗有廢長立幼之意,首輔申時行便上疏要求&ldo;冊立東宮&rdo;,稱&ldo;祖宗朝立皇太子,英宗以二歲,孝宗以六歲,武宗以一歲,成憲具在&rdo;。結果神宗仍以朱常洛年紀太小為由,稱過兩三年再舉行冊立。到了萬曆十八年(1590年),申時行再次提出冊立東宮,神宗仍然藉口&ldo;長子猶弱&rdo;加以拒絕。由於申時行等內閣大臣紛紛採取&ldo;杜門求去&rdo;的方法抗爭,神宗無奈,便答應到萬曆二十年(1592年)春舉行冊立儀式。到了萬曆二十年(1592年),神宗再次反悔,以&ldo;小臣煩激,違旨侮君&rdo;為名,將要求冊立東宮的大臣或奪俸或杖責或斥逐為民。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朱常洛12歲,神宗已經無法以皇長子年幼為藉口,便找了個新藉口,稱皇后年尚少,也許還會生兒子,因此要再等兩三年,如果皇后還沒有生子再行冊立。此論一出,舉朝大嘩。
正當朝中大臣對冊立東宮一事爭論得沸沸揚揚時,李太后感到不能不出來說話了。王恭妃原是她宮中的宮女,李太后是喜歡她的,也心疼長孫朱常洛,因此決定幹預此事。有一天,神宗到慈寧宮向母親請安,李太后藉機問神宗:&ldo;外廷諸臣多說該早定長哥(明代宮中稱太子為長哥),如何打發他?&rdo;神宗回答:&ldo;道他是都人(明代宮中稱呼宮女為都人)的兒子。&rdo;李太后聞聽此言不由大怒,正色訓斥道:&ldo;母以子貴,寧分差等?你也是都人的兒子!&rdo;
神宗原本只是想為不立朱常洛為太子尋找個理由,卻忘記了李太后也是宮女出身,早年以宮女身份為隆慶皇帝生下了朱翊鈞(即明神宗)才進封為貴妃,換句話,自己也是都人的兒子,如果都人的兒子就不能立為太子,自己這個皇帝也當不成了。聽到母親訓斥,神奈惶恐萬狀,急忙伏地請罪。經過這次事件,神宗自知理虧,不得不讓步,同意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然而,儘管朱常洛被冊立為皇太子,地位卻並不穩固,一方面神宗冊立他為太子並非出自真心,另一方面鄭貴妃時時想造成&ldo;易儲&rdo;的局面。朱常洛的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使朝野上下那些維護祖宗法度、維護正統觀唸的人們憂心忡忡,民間也議論紛紛。神宗對太子的冷淡使得太子地位始終未能真正鞏固,這導致了&ldo;妖書案&rdo;、&ldo;梃擊案&rdo;等一系列疑案的出現,使當時的政壇因此動盪不定,為日後的黨爭之禍種下了禍根。
不知所終懿安皇后下落之謎
明朝朱元璋登基伊始,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令翰林院修訂皇室家法,規定後官、宦官不得幹預朝政。可是在明朝歷史上,在後宮內卻有一個女子,恰恰與祖訓背道而馳,幹預起朝政來。但是世人並沒有唾棄她,相反給予她很高的讚譽。一些史書的記載就是最好的證明。有史書記載,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時,這個女子在宮中被俘,後被義軍將領李巖派人將其遣送回河南。這個女子就是懿安皇后。對於上述記載,一些人也表示出了不同的聲音,有的說她在起義軍攻入北京城時迎降了,有的則說她自縊了,諸如此類的說法還有很多。關於懿安皇后的下落,一直以來是個未解之謎。
這個懿安皇后究竟是何許人呢?她是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天啟元年二月三日,即位不久的熹宗大婚,納祥符縣張國紀女為中宮,並於四月正式冊立,這就是後來的懿安皇后。懿安皇后性情頗為嚴正,在明朝後期混亂的局勢中,她始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自從她入宮後,就十分厭惡魏忠賢和客氏等人。一次,召客氏入宮,欲將其繩之以法。此事讓魏忠賢和客氏十分害怕,他們也在尋覓各種機會陷害懿安皇后。他們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