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花淺自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宋元佑二年三月初一這天,在歷時七個月左右,整個宋軍除北部戰區外,其餘四大戰區的統帥將領和精銳部隊紛紛在嶽臺集合,準備誓師出征。
而韓某人為了以示自己報國之心,竟然主動抬上了自己的棺材,暗含‘不取燕雲,勢不還朝’之意。
見此,整個汴京城上下都被韓明如此堅決的性情所感染,趕到了嶽臺觀看誓師大典。
哲宗小皇帝和王珪率領的滿朝文武官員則是心情各異,或是激動,或是擔心,或是眼含熱淚,默默注視著這支由四大戰區下轄多路軍隊組成的十八萬精銳大軍。
同時也是自英宗時期軍改後,大宋近十數年積累的全國精銳部隊。
在韓某人的率領下,頂著初春時分略顯冷冽的寒風,唱著改編自後世的嘹亮軍歌,神采奕奕的開拔趕赴宋遼邊境。
為了鼓舞士氣,誓師北伐的檄文,是由韓明親手所寫,宋哲宗趙煦這個小皇帝親自朗讀。
“檄諭燕趙之人曰: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
“自唐祚傾移,遼以北狄入主中原,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
“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
“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當此之時,天運迴圈,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
“故先諭告:兵至,民人勿避。”
“歸我者永安於中華,揹我者自竄於塞外。”
“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予恐中土久汙羶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其體之!”
這份北伐檄文,是韓明從元末朱元璋出兵北伐蒙元時所頒佈的《諭中原檄》中獲得靈感,改編的一部分。
為的就是堅定全國北伐之意,舉全國之力一戰而定燕雲,收復丟失百年多的故土。
當韓明身著一襲紫袍,頭戴長翅帽,外套一件黑色披風緩緩登上祭天誓師臺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這位宰輔的風姿所折服。
來到近處,韓明跪在哲宗面前雙手去接皇命旗牌和北伐大元帥印時,這位小皇帝看著鬢角微白的中年人,不由得眼圈一紅。
隨後鄭重其事看著對方說道:“老師,這一去,您一定要回來,明白沒有?!”
說完,還把小手伸進韓某人的大掌之中,不斷握緊。
韓明不知道怎麼想的,看看年幼的皇帝,給予了對方一絲淡然的笑意。
然後才半回過身,指著御臺下肅立成行的宋軍將士,用最大的聲音說道:“陛下,臣對天明誓,一定盡力將這些大宋的好兒郎帶回來!”
“同時臣還要給您帶回來燕雲十六州!!!”
“老師……”
哲宗小皇帝神情一顫,然後心裡的豪情也被激發出來。
將皇命旗牌與北伐大元帥印鄭重放到韓明手中,哲宗小皇帝大聲說道:“老師有此雄心壯志,朕就等你凱旋歸來之時,獻上燕雲十六州的魚鱗圖!”
話音剛落,臺下已是一片山呼海嘯的整齊口號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韓明緩緩站起身,拔出皇帝親賜御用天子劍,直指北方,眼神逐漸從平和變得鋒銳無匹,以及帶上了一絲霸道。
這一刻,他等了整整二十多年,為的就是洗刷整個大宋朝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