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花淺自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宋元佑元年四月底,歷經一個多月折騰的蕭觀音等人,在晝伏夜出的行動下,穿過西南招討司所在的豐州,跨過金河山,進入山西北部一帶的長城防線範圍。
此刻坐著雲(州)應(州)防線的乃是已經出師,獨當一面的种師道和种師中兄弟二人。
二人身後,還有駐防寧夏路提供後勤保證的伯父種諤、種診的軍隊。
再加上河東路方面有著姚古(姚兕之子、姚雄之弟)、姚平仲父子二人時刻準備北上增援,山西北部的雲應防線可謂固若金湯。
看著長城防線上旌旗林立,人頭攢動,蕭觀音等一行人就知道他們的行蹤被宋軍探聽到了。
就在他們還在思考怎麼和大宋邊軍接觸的時候,幾匹快馬從長城口飛奔而出,然後隔著一定距離站定。
“來者可是遼國順義軍節度使蕭巖壽?”
聽到呼喝聲,隊伍中的蕭巖壽立馬打馬而出抱拳一禮:“在下就是蕭巖壽,敢問將軍名諱?”
“北部戰區緣邊安撫司安撫使程瀾,我等奉命恭候各位大駕多時。”
“種帥已經備好接風宴,請蕭節度使移駕大同府。”
程瀾現在接手了緣邊安撫司的情報網,成為了‘刺事人’組織的頭領。
這次蕭觀音等人的逃亡,就有著程瀾的手筆,是他看清遼國內部局勢,主動和耶律浚接觸,提出南下尋求政治庇護的方案。
原本程瀾只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就算耶律浚不答應,他們大宋也不損失什麼。
只是沒想到耶律乙辛下手甚急,竟然要斬草除根,將後黨全部連根拔起。
再加上耶律浚在耶律洪基面前實在是沒有了信任度,最後只能是選擇這一條‘寄人籬下’的道路。
“多謝程安撫使親自迎接,請!”
此次南逃避難,除了程瀾和中樞的大相公們知道隊伍中有蕭皇后外,其他邊軍將領都不清楚。
這主要還是為了保護蕭觀音,不想讓人輕易知曉她也隨隊伍南逃大宋避難。
因此隊伍裡主要由北面林牙、順義軍節度使蕭巖壽來負責對外接觸事宜。
而六部院出身,擔任夷離畢郎君職位的耶律石柳則是隨侍蕭觀音左右,保護對方。
看到雙方如此簡單接觸,後黨一行逃難隊伍心裡緩了一口氣,暗暗感嘆耶律浚做事穩妥,看樣子各方面都安排好了。
眾人跟隨程瀾進入大同府館驛暫住,隨後統御雲應防線的种師道兄弟親自召開接風宴,迎接了這幫遼國大臣。
對於種家兄弟來說,能接手敵方投誠的逃難大臣,這是平白撿了一個功勞,因此好酒好肉招待著。
數日後,在程瀾的安排下,蕭巖壽等人再次啟程,前往汴京城覲見大宋皇帝。
“程安撫使,關於我兒的情況,麻煩您一定要盡力打探清楚”
臨別前,蕭觀音按捺不住心中擔憂,主動和程瀾交談,希望對方能夠探查一番耶律浚的訊息。
畢竟耶律浚和蕭惟信為了拖延時間,現在還身陷囹圄,也不知道什麼情況。
若是被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察覺到他們出逃,那接下來耶律浚二人的情況將會極其危險。
“貴人放心,我們已經接到魏國公的傳信,一定會全力以赴保護殿下的。”
程瀾不敢大庭廣眾稱呼蕭觀音,只能用‘貴人’一詞。
聽到韓明已經有了命令,蕭觀音心裡一安,緩緩給程瀾行了一禮。
“貴人萬萬不可行如此大禮,如今天色尚早,貴人和各位早些上路為好。”
程瀾連忙虛扶一下蕭觀音,招呼眾人送別他們一行。
看著緩緩離開大同府一路南下的遼國隊伍,程瀾輕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