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不殺降 (第2/3頁)
疏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有很多馬鞍。各種金幣20000多元。牛羊太多,沒數過來。各種槍支刀劍弓矢一大堆。各種金飾品器物皮毛不計其數。各種值錢貨比上次那個多了近一倍。
不愧是打劫成性的部落。
19世紀中後期,世界上擁有馬匹最多的國家其實是美國,當時有大概統計過,美國擁有2000多萬匹馬,比第二名俄國高出1000多萬。這導致美國馬匹價格極低。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就能買一匹訓練過的好馬,
東部人口密集,馬匹當然會貴不少。牛仔能成為一種職業,除了牛群,就是馴馬總是有社會需求的。這才是馬背上的民族應該有的現象。
不過,很多人認為,最後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是印第安人。一個印第安人男子養幾匹馬是正常水平。而美國人的馬背時代過於短暫,往往被人忽視。
19世紀中後期。當移民越來越多,工業化生產大發展後,人手一匹甚至幾匹馬的情況就消失了。而在城市裡當工人是不需要買馬的。
回到摩根堡後第二天,大家喜聞樂見的表彰大會就開始了。分贓之後,人人喜氣洋洋。
傷亡極小,撫卹夠多,都下葬在開拓者墓園,家屬情緒穩定。
鎮議員們沒兩天紛紛找到喬治,要求儘早開始向匹茲堡方向輸送馬匹牛羊的計劃,好大賺一筆。
不過喬治否決了,說好明年開春的,試探小隊還沒回來。現在出發還要經歷冬天,變數太大。眾人才作罷。
摩根堡已經達到每人一匹馬的水平,“每人”的意思是無論男女老幼。以至於牛仔們的生意火爆無比,並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馴服馬匹的,有些技藝過人的農夫直接把地租給新來的,自己跑去當牛仔。
這導致有的人選擇在小鎮裡安家落戶,不種地了幹嘛不住生活方便又更安全的地方?
而小鎮圍牆內的土地誰家最多?喬治和克魯格。兩家只租不賣,不過租金還是很公道的。
湯姆驚奇的發現,摩根堡的男子,大約只有一半出頭是農夫,其他不是手工業者就是在各家工廠牧場打工,不過隨著源源不斷的新移民的到來,農田總體上還是在增加的。還有些農夫則相反,不停的開墾土地,租給新來的,反正地在手裡,找不到人種就荒著。
甚至有個議員開了個紡織廠,從南方購買棉花,還僱了一群姑娘去上班。南方的棉花很貴,已經有人在嘗試種植棉花了。
這個時代棉花貴到什麼地步,現代人是無法想象的。一磅10美分。而一磅就是450克多一點。但這只是開始。
10美分的購買力是多少錢?相對比較21世紀初,大約要翻50倍~100倍。按最低的50倍算就是5美元453克棉花。而2018年中國棉花大宗價格大約是是18600人民幣一噸,每斤93元人民幣。
湯姆記得以前看工業化歷史的文章,棉花的地位是與鐵礦石羊毛等並列的,隨著歐美國家開始進入工業化,棉花肯定會大漲。
不過湯姆不知道的是,雖然美國供應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棉花,棉花的價格還是在1860年後暴漲到1美元一磅。
棉花種植會佔用大量人手,這是湯姆不種棉花的原因之一。骨子裡,湯姆認為輕工業不值的投入太多精力,讓別人去搞就好。
受以前世界的影響,他認為有人有槍才是王道。所以他家地裡種的全是糧食,拉人移民也是最積極的。小鎮上,只有克魯格家在搞費時又費事的兵工廠。而目前為止,只是不虧損而已。各種裝置原材料都是要錢的,千里迢迢運過來都是要成本的。
2500支大栓槍,30美元一支。這就是75000美元營業額。加上二十錘,又是80000多流水。然而依舊沒賺到多少錢。無他,成本太高,先期投入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