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1】悄然坐大的李輔國

至德二載(757年)十月,唐軍收復長安、洛陽,肅宗重返長安;十二月,太上皇李隆基也從成都返回。父子二人經過兩年的顛沛離散終得團聚,自有一番悲喜交加之情。

肅宗自靈武稱帝,朝思夜想的事就是平定兩京。為了達成這一夙願,他招賢納才、從諫如流。雖因個人性格原因,在朝政、軍政上出現了一些過失,比如錯殺建寧王李倓,沒有采納李泌“先取范陽,後奪兩京”的平叛方略,但總體上看,表現尚稱中規中矩。

回到長安以後,面對安慶緒式微、史思明歸降的大好形勢,在他身上隱藏起來的一些短板開始無限放大。平心而論,他雖稱不上明主,可也並不昏庸殘暴,只是猜忌心過重、耳根子太軟。

一方面,他極力打壓郭子儀、李光弼等鐵心忠於唐室的平叛將領,寒了大家的心;另一方面又信任重用李輔國、魚承恩這些身旁閹宦。不僅錯過了家國復興的有利時機,反讓朝局變的愈發動盪不寧。

乾元元年(758年)二月,肅宗讓李輔國兼任殿中監、太僕卿、元帥府行軍司馬等多項職務。

殿中監掌管朝堂禮儀,以及皇帝的衣食住行,相當於皇帝的生活秘書;太僕卿主管飼養馬匹;至於元帥府行軍司馬,顧名思義,相當於大唐的總參謀長。如此多的重要崗位,全權賦予一名宦官,可見他該受到多大信任!

三月初六,與李輔國狼狽為奸的張淑妃,也如願以償做了皇后。

這兩人在靈武時就曾共同進獻讒言害死了建寧王,現在更是裡應外合,把肅宗拿捏的死死的。

張皇后所生之子興王李佋不過才幾歲,張皇后就想讓他當太子。而關於太子人選,在肅宗心裡其實已有考慮,那就是成王李俶。

李俶原為廣平王,是肅宗長子,這一年已經三十二歲。他性格溫良和善,離亂期間與建寧王共同扶持肅宗登上皇位,又以元帥身份統領大軍克復兩京。無論從資歷還是年齡上看,都比尚未成年的李佋強出許多。

但肅宗對張皇后因愛生畏,不太好直接駁回她的請求,一直處在猶豫之中。

一天,他與負責起草詔書的宗親大臣李揆談話時,故作隨意的問:“成王年紀大,而且為國立有大功,朕想立他為太子,你看如何?”

肅宗這麼問,無非是想試探一下大臣對自己態度的反應。

李揆當即起身施禮:“您能如此決定,簡直是江山社稷的福分,臣由衷慶賀!”

肅宗大喜,高興的說:“那就這麼定了!”

三月十九日,詔令成王李俶為皇太子。

七個月之後的十月初五,肅宗為兒子正式組織了太子冊封儀式,把他的名字李淑改為李豫。

“豫”字來源於周易六十四卦中的“雷地豫”,是個很喜慶的一卦,象徵著大地回春,生機萌發。從字面上理解,肅宗對兒子寄予了很高期望!

張皇后顯然還不死心,暗中唆使依附於她的那些大臣,向肅宗提議為她加封“輔聖”尊號。肅宗又開始了糾結,再次向李揆徵求意見。李揆直言不諱的說:“在我唐歷代皇后中,只有那個謀害中宗的韋庶人有過尊號,如何值得效仿!”

肅宗大吃一驚,他就是再懼內,也不願與那個被老婆韋后親手毒死,號稱大唐史上最窩囊的皇帝唐中宗李顯學習,隨即再不允許他人提及此事。

【02】敢把宰相拉下馬

張皇后與李輔國日益猖獗,不斷干預政事,向百司請託辦事,引來肅宗不滿。但他對此無可奈何,也只好聽之任之。

肅宗還在靈武時,李輔國就已兼任元帥府行軍司馬,一直在肅宗身旁值勤侍奉,傳達肅宗下達的各類詔令。出於方便起見,肅宗把調配兵力的印章符契,以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才叔學淺
關於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戰國末年,他師承鬼谷子,合縱連橫,更是組建黑冰臺,幫助嬴政橫掃六合。漢末天下三分,水鏡先生曾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世人卻不知還有下半句,“陸離隱世不出,則大漢難興!”他親眼目睹了千古女帝的絕唱,又見到了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天下。又曾在危難之中匡扶大明,與鄭和七下西洋,引萬國來朝。他在時間的長河中,見證了華夏曆朝歷代的興盛與衰敗。直到那一
歷史 連載 291萬字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第八塔峰主
關於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年代文,團寵日常,彌補意難平」上天給了唐心一次重來的機會,這輩子她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了。雖然重生到了那艱苦的年代,可誰讓她是命運的寵兒,今生的家世顯赫,有全家人的疼愛,完全是躺贏的節奏,那她這輩子就完全可以當只快樂的米蟲啦。直到遇見了將文柏,唐心才知道原來自己穿書啦!!天吶,那可得捂好自己的小馬甲,原書女主一直搞事業,太高調了,自己可得離他們遠一點,別被發現了
歷史 連載 18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