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一股篤信宗教的熱潮,罵人的粗話聽不到了。年紀小的孩子的話稍難聽一點就被視為大逆不道。而那些年紀較大的孩子儼然以中世紀上議院貴族議員自居,動輒使用武力,迫使弱者遵守道德規範。
菲利普的思想活躍,渴望探索新事物,對宗教變得十分虔誠。不久,他聽說可以參加《聖經》聯合會,便寫信到倫敦去詢問有關細節。手續是在一張表格上填寫申請人的姓名、年齡和所在學校,並在一份莊嚴的宣言上簽字。這份宣言要求入會者必須堅持每晚誦讀指定的《聖經》達一年之久。此外,還得繳納兩個半先令的硬幣。據解釋,這部分為了證明入會者的誠意,部分為了作為牧師的活動經費。菲利普及時地把表格及錢寄去,收到了一本價值大約一便士的日曆和一張紙。日曆上載有每天必須誦讀的《聖經》章節;那張紙的一面是耶穌和羊羔的畫像,另一面則是一段框有紅線的祈禱詞,讀《聖經》之前,必須先誦讀這段祈禱詞。
每天晚上,菲利普總是儘快地脫衣服,以便趕在氣燈熄滅之前完成這套繁文縟節。充斥在《聖經》裡的有關殘忍奸詐、忘恩負義、卑鄙陰險、欺騙狡詐的故事,他都不加批判,堅信不疑,總是刻苦誦讀。閱讀中,那些假如出現在周圍的現實生活中定會使他心驚肉跳的種種行為,他竟不加評論地讓它們在腦際一掠而過,因為那是在上帝的直接授意下乾的惡行。聖經會的辦法是交替頌讀《新約》和《舊約》的篇章。一天晚上,他偶爾看到耶穌基督的這樣一段話:
“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
“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①
①《新約全書》的《馬太福音》第21章、第22章。
當時,菲利普只一閱而過,這段話並沒有給他留下特別的印象。但是,兩三天後的禮拜天,駐校的大教堂牧師會會員恰巧也選了這一段作為佈道的內容,可他就是想聽也聽不到,因為皇家公學的學生都坐在唱詩班席上,佈道壇設在教堂交叉甬道的拐角。因此,佈道人幾乎背向著他們。距離太遠,佈道人需有一副好嗓子,還要精通演講技巧,才能讓坐在唱詩班的孩子們聽清楚。長期以來,挑選坎特伯雷的牧師會會員,是根據他們的學問,而不是根據他們適應大教堂演講的才能。但這段道文,也許剛讀過不久,菲利普聽得特別清楚。這段話似乎突然成了個人的請求。佈道過程中,他都在思考這些話。晚上睡覺時,他翻開福音書,又找到了這段經文。雖然對書本上的東西他深信不疑,但他已懂得,聖經上白紙黑字講得很清楚的事往往卻神秘地意味著另一回事。學校裡沒有一個他樂意請教的人,所以這個問題他一直記在心裡,直到聖誕節假日返上機會他才提出來。有一天吃過晚飯,剛做完禱告,凱里太太像往常一樣,正清點著瑪麗·安端進來的雞蛋,並在蛋上標明日期。菲利普站在桌邊,假裝若無其事地翻看《聖經》。
“威廉伯伯,這一段話果真是這個意思嗎?”
他用指頭指著這段經文,好像是無意中翻到似的。
凱里先生抬起頭來,從眼鏡框上方望過去。他正拿著《布萊克斯特伯爾時報》在壁爐前烘烤,時報是新送到的,油墨未乾,牧師在閱讀前總要先烤上十幾分鍾。
“哪一段?”他問道。
“喏,說是隻要有信心,就能把大山搬掉。”
“如果《聖經》上這麼說,那準沒有錯,菲利普。”凱里太太柔聲地說,把餐具籃提了起來。
菲利普望著伯伯,等他的回答。
“那是信心問題。”伯父說。
“你的意思是說,只要你真的相信能把大山搬掉,就能搬嗎?”
“承蒙上帝的恩惠。”牧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