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冊立皇太孫 (第1/2頁)
神龍擺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堂之,李淵緩緩走來。
大殿之中,原本三三兩兩小聲私語或者閉目養神或者在心中不斷敲打算盤的臣子們,全都起身行禮。
一套並不如何繁瑣的禮儀結束之後,李淵坐在龍椅之,並沒有往常那種精氣神,更沒有氣吞萬里的帝王乞氣概。
相反,他眼神有些渙散,似乎十分疲憊的模樣。
斜眼看了李世民一眼之後,他打起精神,將目光投向了殿內的眾臣。
他以前很享受這種居高臨下,俯瞰天下的感覺。
可是現在,剩下的卻只有說不盡的疲倦。
為了這個位置,兒子們手足相殘。
一夜之間,他死了兩個兒子,十幾個孫子孫女。
這對辛苦打下天下,登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的李淵而言,實在是無法接受。
“啟稟陛下,江南道近來爆發洪水殃及農田,當地官員請求減輕賦稅。”
“陛下,十日前,突厥侵擾秦州、蘭州,揚言要馬踏雁門關。”
“嶺南越州人盧南起事,殺越州刺史。”
“吐谷渾、党項侵擾河州。”
朝堂之,一封封奏疏呈來。
大臣像往常一樣,商議國事。
時間一晃,轉眼間就日三竿。
“陛下,臣有一事啟奏。”
朝會接近尾聲之時,禮部尚書兼天策府長史、檢校黃門侍郎的唐儉整理衣冠,緩緩起身。
朝堂大臣,立馬屏住呼吸。
知道今天朝會的重點來了。
唐儉深深鞠躬,道:“陛下,國失儲君,乃舉國之殤。
然而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儲君。
秦王文韜武略,可擔此重任。”
唐儉說完,滿朝百官全都寂靜無聲。
整個大殿一片安靜,落針可聞。
李世民坐在席位,眼觀鼻鼻觀心,似乎與他無關。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李淵依舊一言不發。
只是兩眼空洞的看向大殿外的藍天白雲。
唐儉始終保持躬身姿態。
腦門密佈著一些細不可察的汗水。
李淵越是一言不發,他越感到壓力巨大。
不知道過了多久,李淵終於開口了。
“太子薨,朕心甚痛。
傳令下去,天下盡哀,服喪三年。
簡命禮部辦理喪儀,親王以下有頂戴官員以,摘冠緯素服七日,直省官員摘冠素服三日,在京官員軍民十三日內不得作樂、不得嫁娶。”
李淵聲音沙啞,交代了一些李建成死後的喪事。
才猛地抬起頭,原本渾濁的雙眼剎那間變得精光燦燦。
他居高臨下俯視著大殿內所有的官員,道:
“按照祖制,太子薨,可由太子嫡子繼承儲君之位。
朕之長孫安陸郡王,素有賢名。”
說到這裡,李淵停頓了一下。
而大殿內的滿朝文武,包括李世民在內,全都滿臉驚愕。
尤其是李世民,看向李淵的眼神當中,都快要噴火了。
李淵直直的盯著李世民,兩人目光對視。
“今立長孫安陸郡王李承道為皇太孫!”
聲音落下,滿朝譁然。
在場之人,多為李淵心腹,還有一部分與李建成交好。
只有極少部分大臣,是李世民的黨羽。
但無論是那一派系的臣子,都認為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儲君之位板釘釘要落在李世民頭。
可誰曾想,李淵並沒有立太子,而是立李承道為太孫!
華夏以禮治國,禮制、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