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週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藍凌秋在眾人目光中緩緩而來,他沐浴著朝陽,拾階而上,像是浴火重生而來。
他這條命本就是撿來的。
“藍家軍之所以戰敗並非因為藍將軍戰術有誤,而是糧草皆斷,援兵未按時間到達,數九寒天,將士缺衣少食,每日都有士兵餓死,凍死,藍將軍不得不速戰速決……”
凌舟說到這裡時藍凌秋也正好走進殿內,雖然過去了十多年,但大家都還記得藍凌秋。
“是藍小將軍,他還活著……”
有驚喜,有震驚,還有不可置信。
“是,我還活著,我本該死在嘉峪關那一戰,父親那時已經知道藍家軍已是孤軍,當年寧州之事,藍家為百姓出頭,遭世家聯合陷害,而朝廷放棄了他,放棄了為大齊浴血奮戰的藍家軍。”
“父親死前遺言,藍家無愧國,唯愧家,所以,他打暈我,讓心腹將士將我帶了出來,而我這些年隱姓埋名,只為調查嘉峪關真相,我也明白父親為何要我活著,因為他不想五萬將士死得不明不白。”
“謝國公,便是朝堂之上你和我父政見不合,大可在高堂之上據理力爭,為何攔下援兵,你讓五萬將士枉死,你不怕將士冤魂向你索命嗎?”
“還有崔國公,本該運往嘉峪關的十萬石糧草,將士們救命的糧,卻運進了你崔家的糧行。”
他說完,又有兩個人進殿,當時負責運糧草的戶部的方大人,負責援兵的是司馬將軍。
這二人本已告老還鄉,如今都被帶到朝堂之上。
藍家軍全軍覆滅,何等慘烈,這二人這些年也寢食難安。
尤其司馬將軍,大丈夫當馬革裹屍還,可他身為武將卻鉤心鬥角,他受崔國公命,晚一日增援,卻又收到宮中密信,不許增援。
雖然不是皇上親筆,卻是有朝廷印信的。
事後他雖書信求救讓好友韓將軍增援,但終究遲了一步。
他沒有拔出的刀劍卻如最強的利刃刺死了自己的同胞。
“敢問聖人,藍家何錯,藍家軍又有何錯?臣不為藍家,只為枉死的五萬將士鳴冤?天理何在!”
凌舟掀袍跪下道:“孤今日將嘉峪關真相公之於眾,不是要追究誰人之責,誰人之過,而是還藍家軍一個公道。忠心為國之人不該被天下誤解猜疑,更不該落得如此下場。”
“藍家先祖乃是開國功臣,是大齊肱骨,藍老將軍以身殉國,無愧大齊,是大齊愧對藍家,愧對死去的將士,孤這一跪,跪藍家數萬忠魂,亦是向藍家認錯。”
凌舟一跪,下面的官員哪敢站著,也跟著跪下。
其中不乏世家的門客和子弟。
不是他們背叛家族,而是嘉峪關一戰的真相實在太讓人震驚,怪不得當年聖人並未追究,不了了之。
殿外的官員其實聽不太清裡面的話,但能看到裡面官員下跪,也紛紛跪下。
藍凌秋看著聖人:“這些年我不是沒有機會殺謝家人,崔家人洩憤,因為我不是要他們償命,我只求一個公道,為何如此不公!”
聖人面若死灰,藍凌秋的話如巴掌般狠狠抽在他臉上。
謝國公、崔國公亦是面若死灰,他們當年只是想讓聖人治藍家戰場失利,卻不想出手的不止一家。
凌舟看了眼高堂之上面若死灰的聖人:“父皇,是我們錯了,是朝廷愧對藍家,是朝廷之過,是朝廷錯了。”
“大齊能有今日離不開世家支援,孤知道當年謝家,崔家,鄭家,王家,李家都曾舉家族之力支援,作為陸氏子孫,凌舟敬佩感激不已。祖上有功庇佑子孫人之常情,但不該自詡功臣便為私利殘害忠臣良將,致國家安危不顧,謝崔兩家當認其錯。”
“聖人勤勉政事,辦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