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略欺騙的特點是:1欺騙涉及面廣,包括大量人員和組織。2欺騙持續時間長,可達數日數月之久,有的長達數年。比如,希特勒對蘇聯的戰略欺騙就持續了兩年之久。3欺騙利害關係大,對戰爭或戰局的程序和結局有重要影響。4欺騙手段綜合性強,往往需要政治、外交欺騙的配合。5欺騙的指揮級別高,通常由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實施指揮,有時,其決定權掌握在國家首腦手中,只有國家元首才能決定是否進行欺騙。而且,國家首腦常常扮演戰略欺騙的角色。
戰略欺騙通常在以下幾個方面欺騙作戰物件:1散佈和平論調,偽裝友善姿態,隱蔽戰爭準備,使對方看不到戰爭迫在盾睫,從而處於不備狀態;2當對方預見到將有進攻發生時,使其在進攻時間和性質方面得出錯誤的結論;3當對方對進攻時間有正確預見時,則在作戰地點和主要打擊方向方面欺騙敵人。
戰略欺騙是達成戰爭突然性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波蘭、法國、蘇聯等國的進攻是突然襲擊的典型戰例。發動上述戰爭前,德軍均進行了戰略欺騙。戰後發生的區域性戰爭也大都進行了戰略欺騙,並達成了突然性。如1973 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1979 年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1982年美國對利比亞的突襲,等等,都比較典型。美國學者羅納德&iddot;舍溫和巴頓&iddot;惠利利用統計學方法,對1914 年至1973 年間93 例戰略性交戰的資料進行了分析。他們首先為戰略性交戰的級別確定了三條標準:1一場戰爭的首次打擊:2新開闢一條戰線或一個戰區的作戰行動;3在已經停故的戰線上重新發起進攻或攻勢。只要具備其中一條,就可以列入&ldo;戰略級&rdo;。統計結果是:93場戰略性交戰中,有76 場進行了欺騙(佔82%)。可見,戰略欺騙的運用十分普遍。戰略欺騙的效果怎樣呢,統計結果顯示,進行了戰略欺騙的76場戰略性交戰全部達成了突然性,而在未進行欺騙的17 場戰略性交戰中,只有11 場達成了突然性(佔65%)。可見,戰略欺騙與突然性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絡。他們緊接著分析突然性與勝利的關係,結果發現,在達成突然性的戰略性交戰中,取得勝利的機率為93%。這說明,突然性對交戰結局具有重要作用。戰略欺騙之所以能對戰局產生重要的影響,主要也就在於它有助於達成軍事行動的突然性。
戰略欺騙的物件往往不限於交戰國,而是面對整個國際社會。作戰物件的盟國、中立國,甚至欺騙者的友好國家都在欺騙之列。在國際交往日益增多、間諜戰空前活躍的情況下,保守戰爭秘密是非常困難的。把戰爭秘密透露給第三國,也就不難傳入交戰國。這從反面啟示人們,可以把中立國作為戰略欺騙的夥伴。假裝無意把假的戰略情況透露給中立國,交戰國的情報人員就能比較容易地從中立國獲取這些情報。有些國家貌似中立,實際上暗中與交戰國保持著密切的聯絡。這些國家會主動把欺騙資訊傳遞給交戰國,從而不自覺地成為欺騙者的助手。
此外,戰略欺騙對欺騙手段有著更大的容量。有些手段,如,談判、出訪、簽約、新聞媒介、間諜等,一般不能用於戰役欺騙和戰術欺騙,但對戰略欺騙完全適用。
(二)戰役欺騙
戰役欺騙是在戰役指揮員統一指揮下,為順利達成戰役目的而實施的軍事欺騙。戰役欺騙介於戰略欺騙與戰術欺騙之間,與戰略欺騙、戰術欺騙的主要區別是,戰役欺騙為戰役目的而實施,且對戰役程序、結局有重要影響。判定戰役欺騙的首要前提是對戰役層次的認定。
在戰爭史上,戰役的產生晚於戰爭和戰鬥。有的國家認為,戰役產生於19 世紀。19 世紀以前沒有戰役,只有戰爭和戰鬥。我國認為,戰役的產生比這早得多,起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