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想開了都是辦法,想不開都是問題 (第1/4頁)
左振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德經》第十三章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叫獸的解釋:
這一章主要表達了以下幾個觀點:
1. “寵辱若驚”:人對於寵愛和屈辱都容易感到驚恐不安。得寵時驚喜,失寵時驚恐,這反映了人們對外部評價的過度在意。
2. “貴大患若身”:人們把大的禍患看得如同自己的身體一樣重要。因為人們有身體這個存在,才會有各種憂患。如果沒有身體的牽掛,也就沒有什麼可憂患的了。
3. “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以重視自身的態度去治理天下,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以愛惜自身的態度去治理天下,才可以把天下交給他。強調了治理天下者要先重視和愛惜自身,不被寵辱得失所左右,才能更好地為天下服務。
下面是我的解釋,對不對的還請各位陛下多多包涵。多多指點,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
人啊,不要活在別人的言論裡,被人敬仰也好,被人看不起也罷,這都不要對自身有什麼影響。不要為了虛榮心,而把自己困在言論的牢籠裡。如果得到別人的寵愛,也不要高興過頭,高興過頭了,反而是一種不好的表現,有錢有事了,也不要得意忘形,如果得意忘形過了頭,那就是惹禍上身,算是活到頭啦。
什麼才是寵辱若驚呢?單單這一句,它沒法解釋,因為你不知道因為啥受寵或者受辱。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有了這一句,那就好辦啦。比如,爸媽對孩子的寵愛,老師對學生的寵愛,師父對徒弟的寵愛,老闆對秘書的寵愛,男人對小三的寵愛,這都是上一層對下一層的寵愛。還有一種就是,眾人對一個的尊敬,這也是一種寵愛。
人生之路,恰似一場充滿未知與變數的漫長征途。在這一路上,我們會遭遇形形色色的境遇,其中被人寵著與不被人寵,便是兩種常有的狀態。當被人寵著時,切不可忘乎所以,彷彿置身於虛幻的雲端,被那一時的偏愛衝昏頭腦而太過驚訝。要明白,這寵愛或許只是一時的機緣巧合,並非是永恆不變的定律。而當不被人寵時,也萬不可陷入過度的沮喪和失落之中,不能讓自我在自怨自艾的泥沼裡徘徊不前。因為失寵也不過是生活常態的一種呈現罷了。
要知道,世間萬事萬物皆處於永恆的變化流轉裡,無論是得寵時的風光無限,還是失寵後的黯淡落寞,都不過是人生這幅宏大畫卷中的短暫筆觸。我們應修煉出一種“炮彈嘣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穩心境,時刻做好應對各種情況的心理準備,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如此方能在人生的浪潮中,穩穩地把握好自己前行的航向,駛向內心寧靜而篤定的遠方。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究竟什麼才是隱藏在榮華富貴背後的巨大危害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虛榮心。如果從一開始就不存在任何虛榮心,那麼又怎麼會有所謂的“榮華富貴後的危害”呢?
我們都知道,榮華富貴往往伴隨著權力和財富,但如果這些都是透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就像那些人們,他們雖然一時享受著榮華富貴,但最終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因此,我們必須明白,榮華富貴並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