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德經》
第六十三章
原文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
譯文: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都用德來報答怨恨。解決難題要從容易處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處開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事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的事做起。所以有道的聖人始終不做大事,反而能成就偉大。輕易許下的諾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然會遭遇很多困難。因此,聖人總是把事情看得艱難,所以最終就沒有困難了。
直接進入正題吧。
第一句: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字面意思, 為無為:第一個“為”是指行為、作為,第二個“無為”指順應自然、不刻意去幹預。意思是不要刻意強調自己的行為,當然說的是好的行為,用自己平和的心態去做有意義的事,要不違背自然規律和事物的本性,讓事物按照自身的規律自然發展。
說幾個有關這一句的歷史典故吧。
堯帝讓天下於許由
在遠古的華夏大地,堯帝以其賢明仁愛聞名於世,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彼時,堯帝聽聞許由賢能非凡,德行高潔,對其讚譽有加。在堯帝眼中,許由有著超凡的智慧與品德,若由他來承接天下,定能延續太平盛世,讓百姓盡享福祉。
於是,堯帝懷著滿腔的誠意,親自前往拜訪許由。見到許由後,堯帝懇切地說道:“日月已然升起,而燭火卻還不熄滅,要與日月比光輝,這不是很難嗎?先生如此賢能,若能治理天下,必定能讓萬民安樂,還望先生應允。”堯帝言辭之中,滿是對許由的敬重與期待。
然而,許由卻婉拒了這份旁人夢寐以求的尊榮。他平靜地回應堯帝:“您治理天下,已然讓百姓安居樂業。我若取而代之,難道是為了徒有其名嗎?名不過是實的附屬品,我又怎會為了這虛幻的名聲而陷入繁瑣的事務之中?”許由繼續道,“我在山林之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渴飲清泉,飢食山果,順應自然的節奏生活,逍遙自在,無拘無束。治理天下這般繁雜之事,只會擾亂我內心的寧靜,違揹我自在生活的本性。”
許由這番話,正體現了道家“為無為”的思想。他不被功名利祿所誘惑,深知順應自然、遵循內心的重要性。不強行去做那些不符合自己本性和自然規律的事情,保持著內心的純淨與生活的質樸,這種超脫世俗的境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頌。
曹參治齊
話說當年,曹參受命於齊王,擔任齊國丞相一職。他深知治國理政之道不可輕率行事,故而毅然決定採用那古老而深邃的黃老之術。
曹參上任後,並未急於大刀闊斧地改革前任所制定的政策與制度。相反,他選擇尊重並延續這些既有的方略,因為他明白,隨意變更可能會給百姓帶來不必要的困擾與混亂。於是乎,齊國的百姓們得以繼續按照他們熟悉且習慣的方式去生活和從事生產活動。
曹參秉持著“無為而治”的理念,從不刻意去推行那些看似新穎卻未必適合國情的舉措。他堅信,過度干預往往只會擾亂民心,破壞社會原本的秩序與和諧。正因如此,齊國在他的治理下呈現出一片安寧祥和的景象。
社會安定有序,百姓們安居樂業,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富足的日子。田間地頭,麥浪滾滾;集市街巷,熱鬧非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