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第3/4頁)
李思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職,去了府城。這婦人此時來告狀,想必已打點好了人證,他再審一定會審出諸多疑點,此案便能從刑部發回覆審,如此一來,他不但得罪了武通判,同時還得罪了州府一級不少官員,可若是他不查……楊昭打量著衙門前的陣勢,心中冷笑,只怕這家人會不遺餘力壞他名聲,讓他天天不得安寧!
這件事是針對自己來的,背後主使不言而喻。
楊昭本打算在聶向文生母找來前與他相安無事,可既然他自動送上門來,那自己便笑納了。於是道:&ldo;狀子我接下了,兩日後升堂審理此案,你們先回去吧。&rdo;
&ldo;為何要兩日後?民婦兒子此時正受著煎熬,多一日也等不得啊!&rdo;那婦人果然如他所料,立刻嚎哭起來:&ldo;萬一臨到頭又不審了怎麼辦,我們找誰說理去啊……嗚嗚……&rdo;
&ldo;放肆!&rdo;衙役立刻上前罵道:&ldo;大人一諾千金,既然答應了你就定然會審,豈容爾等質疑?再不走,我便當你們有意擾亂公堂,那可就別走了!&rdo;
婦人一噎,心頭有些害怕,又見圍觀的百姓都勸她,心知今天多半鬧不起來,又見張大戶一直衝她使眼色,於是哆哆嗦嗦地對聶償恩磕了個頭:&ldo;謝青天大老爺肯為我兒洗刷冤屈,民婦回去就為您立一塊長生牌,日夜供奉!&rdo;
楊昭似笑非笑,臨走都要將他架起來,這張家人,果真有趣。
當日,這件&ldo;冤案&rdo;就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杏陽縣,因上一任縣令審案時並未允許百姓旁聽,許多人不知原委,輕易就信了張家人的說辭。
有下人將打聽來的情況上報給楊昭,他平靜地說:&ldo;隨他們去吧。&rdo;又對廳中兩位青年道:&ldo;這一回辛苦你們了,事成之後,本官必有重謝。&rdo;
其中一人道:&ldo;不敢,小的能在您手底下辦差是我們的福分。&rdo;
另一人道:&ldo;正是,早就聽說那張大戶不是個好東西,小的這也算為民除害了……咱說這話是不是有些不合適?&rdo;說罷,他自嘲地笑了笑。
外面日頭西沉,有丫鬟進來點亮了燭火,正堂一下被照得透亮。
若有知情人見到這兩位青年居然在縣令家中,必然會驚掉下巴,他們竟是杏陽縣中有名的地痞‐‐王狗子與桂七!
☆、第61章農門天驕10
堂審當日,衙門正堂外頭擠滿了杏陽縣的百姓,衙役並未驅離。
此時楊昭身著青色鸂鶒官袍,頭戴烏紗帽,端坐在&ldo;明鏡高懸&rdo;的牌匾下方,但見他眉目清明,官威赫赫,聲音沉穩又嚴肅道:&ldo;升堂!&rdo;
&ldo;威武‐‐&rdo;衙役們敲著水火棍,&ldo;篤篤篤&rdo;的聲音令跪在堂中的兩人心底發慌。
楊昭厲聲道:&ldo;堂下何人,報上名來。&rdo;
&ldo;糙、糙民張三,普安村人。&rdo;張大戶結結巴巴地回答,倒是他妻子比他鎮定些許:&ldo;民婦劉小囡,普安村人。&rdo;
&ldo;所告何事?&rdo;
有書辦將狀子朗聲念出來,楊昭又令二人一一陳情,聽聞張家冤情,旁聽百姓發出一陣喧譁聲。
楊昭醒木一拍,問道:&ldo;既有冤情,錄問之時曾令爾等實則書實,虛則陳冤,爾等為何畫押?&rdo;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