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4/4頁)
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組織一次夜襲,打破敵軍拂曉進攻計劃,等援軍一到即發動對敵人的內外夾擊。李宗仁提議組織敢死隊,發起守軍最後的力量衝擊。他對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說:“我現在懸賞10萬元,你將後方凡可拿槍計程車兵、擔架兵、炊事員與前線士兵一齊集合起來,組織一支敢死隊,發起夜襲。這10萬塊錢將來按人平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你好自為之。勝負之數,在此一舉!”結果夜襲成功,奪回了部分陣地。當援軍湯恩伯軍團在敵後出現時,形成了對敵人的包圍圈。敵人撤退不及,陷入重圍,驚慌失措。我軍全線出擊,士氣驟旺,勢不可擋。李宗仁率領長官部隨從人員,在臺兒莊郊外親自指揮這場殲滅戰。4月6日,中國軍隊各部全線出擊。第31師將城內及城附近的殘敵大部殲滅,乘勝向城外推進;城外各部以猛烈炮火連續摧毀敵軍園上村、泥溝等陣地,繳獲許多戰車和物質。日軍四處逃散,守軍乘勝追擊。敵軍除瀨谷支隊殘部數千人逃掉外,其餘全部被殲。4月7日,臺兒莊戰役已取得完全勝利。此戰消滅磯谷師團主力2萬多人,繳獲大量戰利品,使日軍遭到入侵我國以來第一次重大的失敗。臺兒莊戰役勝利的捷報傳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的鬥志,振奮了民族精神,在國際上也造成了很大影響。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臺兒莊戰役後,李宗仁又面臨更大規模的徐州會戰。日軍在臺兒莊受挫,深知徐州不可輕取,須調集重兵,才能達到打通津浦線的目的,遂從各地軍隊中抽調精銳部隊13個師團,共30餘萬人,飛機數百架,分6路向徐州進行大包圍,企圖速戰速決,殲滅第五戰區的野戰軍主力。而中國野戰軍兵力(加陸續增調的部隊)也有60餘萬人。蔣介石被臺兒莊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竟要在徐州地區與日軍作戰略決戰。李宗仁卻認為:“我方集大軍數十萬人于徐州一帶平原地區之內,正是敵方機械化部隊和空軍的最好物件。以我方裝備,只可相機利用地形有利條件,與敵人作運動戰,若不自量力而與敵人作大規模的陣地消耗戰,必蹈京滬戰場覆轍。”為避免與優勢之敵作消耗戰,儲存我方兵力,當各路敵軍向徐州步步合圍時,李宗仁命令各路守軍稍作抵抗後,即相機撤向山區、湖沼地區,進行“化整為零”的游擊戰。與敵人周旋月餘後,在力量不濟的情況下,李宗仁率部於1938年5月放棄徐州,作有計劃的撤退,使潰亂中的數十萬大軍儘可能地脫離敵人的包圍圈,同時在運動戰中,取得殲敵3萬餘人的戰果。然而,在國民黨的速勝戰消耗戰的錯誤戰略思想指導下,歷時4個月、興師60萬的徐州保衛戰以失敗告終。 李宗仁運用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與南北兩路強大的日軍相持了5個多月,打破了敵人迅速打通津浦線的計劃。徐州會戰以後,武漢也很快失守,李宗仁將主力部隊撤往西南山區,死守桐柏山、大洪山兩個戰略據點。其中廖磊的第21集團軍在大別山建立遊擊根據地,取得較好效果。李宗仁的戰略是伺機向武漢外圍出擊,威脅平漢路的交通,使敵人疲於奔命,實行機動戰和游擊戰。以後,李宗仁還參加指揮了反擊日軍掃蕩大洪山、桐柏山的隨棗會戰,以及豫南、鄂北等戰役。1943年秋,李宗仁被調離第五戰區,任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一、五、十戰區。漢中行營實為一虛設機構,李宗仁實際脫離了前線軍事指揮工作。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宗仁任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支援蔣介石發動反共內戰。1948年透過競選擔任國民政府副總統。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