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砥定河洛的訊息傳至信州,不,這時已是夔州了,歡聲雷動!一百四十餘年之後,杜甫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幾乎恰是此情此景的素描: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詩抒敘唐軍平定安史亂後詩人的心境。
詩中所述的外間情景、內心情愫,竟與此時的李藥師如出一轍!
惟一差別只在最後一句。
如果改為“便下夷陵向江陵”,就堪堪恰是此時的李藥師。
是的,此時李藥師的所思所慮、所繫所念、所盼所望,正是“便下夷陵向江陵”。
過去一年多來,李孝恭、李藥師在夔州,不,當時仍是信州,兢兢業業,日日萬幾,將《圖蕭銑十策逐一穩定落實。
《十策的第九策奇正用兵,是戰陣當下的臨機決策。
第十策安撫士庶,則是朝廷恩賜。
當初李藥師將《十策上呈李世民時已說,“非臣之所能與也”。
至此,《十策中屬於戰前工作的前八策,已有七策準備萬全。
惟有第三策賄間梁臣,進行卻不如預期。
早在三年之前,蕭銑帳下已有沈柳生殺徐德基、董景珍殺沈柳生諸般事件。
可是時至今日,何以蕭梁朝中竟無大事?
原來,蕭銑身邊有位中書侍郎岑文字。
此人非但才猷粲然,文傾江海,而且潔身自好,賄間無由。
更重要的是,他能協調人和。
對於這岑文字,李藥師愈來愈是刮目相看。
當時蕭銑擴充套件聲勢,已有一段順遂的時日,手下諸將漸趨驕橫自專。
蕭銑為抑制將帥氣焰,以務實農耕為藉口,下令罷兵。
受到影響的將臣原本已有怨言,李孝恭、李藥師順勢離間,事半功倍。
首先反叛的是董景珍之弟董景琦。
他不願釋出兵權,策劃起兵。
然而機事不密,遭蕭銑誅殺。
當時董景珍身在長沙,蕭銑召他返回江陵。
董景珍大懼,遣密使來見李孝恭,意欲歸附。
蕭銑得知,遣張繡攻長沙。
董景珍潰敗,突圍奔逃,為部下所殺。
張繡建功,益發跋扈。
蕭銑不滿,亦將他誅殺。
先是董氏兄弟,再是張繡,蕭梁主臣之間嫌猜漸深,內部不和浮上臺面。
至此,《十策的第三策賄間梁臣,也已達成關鍵性任務。
於是李藥師以信州總管府的名義,遣硤州剌史許紹進攻蕭銑的荊門鎮,一舉而下。
當時王世充在洛陽節節失利,轄下州縣紛紛降附李世民,硤州北面已經少有戰事。
這次山南唐軍向東取下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的荊門鎮,聲勢更是大振。
時序進入武德四年。
李藥師又以信州總管府的名義,遣黔州刺史田世康進攻蕭梁西境。
此黔州是隋代的黔安郡,位於巴地,唐代改置為黔州。
南北朝以降,冉氏、向氏、田氏便是巴地蠻族的大姓。
田世康身為土著巨室而為李唐效力,可知《十策的第四策招慰土家執行有成。
田世康出師,取下五州、四鎮。
經由此役,李藥師對蕭梁的戰力,已經瞭如指掌。
這段期間,蕭銑亦曾數度發兵試探信州。
李藥師僅以傳統部隊禦敵,海鶻精銳的機要分毫不肯顯露,以使蕭銑誤判彼此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