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弘,眾皆不足為意。惟有巴陵蕭銑??”
他將話止住,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點頭道:“的是。蕭銑非但是南朝帝裔,又是蘭陵世族,在南方根基既深,名望又廣。”
蕭銑的六世祖是建立南朝梁國政權的梁武帝蕭衍,高祖父是編纂《昭明文選的昭明太子蕭統。蕭統英年早逝,梁國皇位由其弟蕭綱承繼,是為梁簡文帝。
蕭統之子、蕭銑的曾祖父蕭詧心有不甘,依附北朝,在江陵另建後梁政權,是為後梁宣帝。承繼其位的後梁明帝蕭巋是蕭銑的伯祖父,再傳其位予蕭銑的堂伯父蕭琮。
後梁所依附的北朝,先是西魏,再是北周,後是大隋。所轄領域既小,又是傀儡政權。然則蘭陵蕭氏畢竟是數百年的世家大族,梁武帝蕭衍可稱一代學者,尤重佛教。
昭明太子蕭統編纂《昭明文選,對後世的影響更為深遠。後梁諸帝克紹箕裘,均重學問,相對於同時期的北朝諸代與南朝陳國,後梁具有高度的文化素養。
隋文帝開皇七年,楊堅召蕭琮入朝,廢其帝位,後梁遂亡。蕭銑的祖父蕭巖,亦即蕭巋之弟、蕭琮之叔,不願歸順大隋,投奔南朝陳國。
其後大隋伐滅陳國,蕭巖遭楊堅處死,因此蕭銑少時,家境頗為窘困。然隋煬帝蕭皇后是蕭琮之妹、蕭銑堂姑,基於這層關係,蕭銑在大業後期成為羅川縣令。
羅川在今湖南汨羅,乃是蕭梁故地。
蕭銑不但因著家世出身,承襲高度的文化素養,而且秉性寬和,事母至孝。他以蕭梁帝冑的身分,出任蕭梁故地的官職,仁以治下,厚以待人,因此聲名遠播。
大業十三年,巴陵校尉董景珍與所屬郡縣起事叛隋,欲推董景珍為主。
然而當時社會,門第觀念極重。董景珍自知出身寒微,難以服眾,於是推蕭銑為主。
其後沈柳生歸附蕭銑,推他為梁公。
蕭銑遂以恢復梁祚為號召,將服幟改回南梁制度,一時近悅遠來。就在李世民與李藥師綜論的當下,蕭銑的勢力正在迅速擴大。
此時李世民問道:“對於蕭銑,不知先生可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