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時隨珠先奉上果品酒餚,再為席上斟酒。三人依禮對飲之後,李藥師說道:“前人有〈吳王斫膾圖〉,又有〈王右軍斫膾圖〉。今日二王枉臨斫膾,洵是盛會!”
〈吳王斫膾圖〉、〈王右軍斫膾圖〉分別描繪孫權、王羲之欣賞斫膾並品嚐魚生的故事。
李世民酷嗜王羲之、王獻之“二王”書法,李藥師自然知曉。
當時李孝恭雖尚未封王,然畢竟是宗室,既得重用,封王不過遲早之事。
李藥師以彼二王檃栝此二王,倒也成趣。
所謂“割不厭精,膾不厭細”,古人斫膾向以纖薄為上。
只見那庖人縷切,鸞刀若飛,應刃落俎,靃靃霏霏。
斫成之後,果然累如迭縠,離若散雪,輕隨風飛,刃不轉切。三人交口迭聲地稱讚。
那庖人將斫得飛薄的魚膾鋪陳在三隻金盤中,飾以香薷花葉,與盛在小碟中的齏醬、盛在小盞中的酢汁一同分置於食案上。
所謂“舉案齊眉”,古人稱有足的托盤為“案”。
隨珠先將一案奉予李世民,再將一案奉予李孝恭,最後奉予李藥師。
盛筵席上,本應由數名侍者同時分奉食案。只是此時李藥師方才開府,家中沒有許多人手。
李藥師見那金盤中,雪白魚膾薄如蟬翼,鋪迭盤上,隱隱透出雕金紋飾。
襯著香薷紫花碧葉,彷佛將這炎夏帶起陣陣清涼。
那齏醬有梅、有姜、有芥,酢汁亦以梅醋調成,均是當季應時之味。
魚膾搭配齏酢,入口甘鮮,潤若融脂,兼有花葉清香、齏醬辛香、酢汁酸香,絕是雋永。就著劍南佳釀,風味尤其不凡。
李藥師出身簪纓世冑,識得此中精髓,心道:“這位秦王殿下雅好華夏風品,與他那嗜尚胡俗的父皇頗有參商。”
於是說道:“古人所謂八和齏』,夏日用梅,冬日用橘。殿下此膾,非但有梅齏,更佐以梅酢,實乃天成!”
“八和齏”見於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其中又引北魏崔浩《食經曰:“冬日橘蒜兗,夏日白梅蒜兗。”
這裡“兗”即是“齏”。
李孝恭聞言,驚道:“在下識淺,僅知以梅和羹。
今日方知以梅和齏亦是古風,多承指教啊!”以梅和羹出於《尚書說命:“若作酒醴,爾惟曲糵;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李藥師趕緊謙謝。
李世民則頗為自豪,說道:“八和齏』以蒜、以姜、以橘、以梅,此齏則僅以梅、姜,不用橘、蒜。”
語畢眼望李藥師,自是等他接話。
李藥師笑道:“夏日無橘,而齏醬宜用新鮮橘皮,是以不用?”
李世民含笑點頭,卻仍望著李藥師。
李藥師略為尋思,說道:“古人肉膾多而魚膾少,肉膾宜用蒜齏而魚膾宜用姜齏,不知可是?”
李世民大喜,笑道:“照啊!吾兄實乃此中達人!”
三人觥籌交錯之際,隨珠又奉上槐葉冷淘。
“冷淘”是涼麵的古稱,若以研細的槐樹葉芽和麵,即可製成色澤碧綠的槐葉冷淘。
這是李藥師家中所備,極為清簡,卻符合他此時身分。
《唐六典記載:“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
不過當時李唐初建,尚未有此制度。百餘年後杜甫嘗過宮中此味,曾賦〈槐葉冷淘〉詩讚曰:
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
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
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
此時但見那斫膾庖人又將魚膾細切,佐槐葉冷淘供奉席上。宋代蘇軾有〈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