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瞳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奇楠沉香最初產自現在的南越國南部,即過去的占城。
占城也叫作佔婆補羅,“補羅”在梵文中意味著“城”的意思。
被稱為沉香之王的奇楠起源地位於中南半島東南部。
這片土地南北縱跨廣泛,最北達到現在南越國河靜省橫山關附近,向南則直至平順省潘郎、潘裡地區。
自古以來,南越國就把“沉香”和“奇楠”區分得非常明確。
即便當前包括南越國在內的許多東南亞國家如馬來亞、柬寨和印西亞都有產奇楠,但從市場角度看,來自占城的奇楠一直被認為是品質最佳的選擇。
那麼,奇楠是如何走出南越國並進入全球市場的呢?
這一點還要感謝櫻花國的幫助。
16世紀時,櫻花國與南越國之間的貿易逐漸緊密。
櫻花國的船隻常常前往惠安等地銷售金屬工具,並換取當地特產——比如胡椒、桂皮以及沉香。
而在所有購進的各種香料中,奇楠沉香深受櫻花國民喜愛。
對他們而言,奇楠同本國的伽羅木一樣被視為頂級香料。
隨著時間推移及大量採購活動展開,奇楠逐漸被更多人熟知。
然而因為大規模採伐活動頻繁發生,導致其存量日益減少。
物以稀為貴。
現在正宗南越國產出的高品質奇楠已經成了收藏愛好者望塵莫及之物。
在過去奇楠價格達到高峰時期如2007年期間,一小塊高檔次南越國產白奇楠最終售出了相當於每克1.02萬美元;
而2008年一件精美的黃奇楠雕刻品則拍得了高達222.2萬元人民幣的價格。
直到今天奇楠的價值不僅未降反而繼續上漲…
故而稱其為\"香料中的鑽石\"絕不誇張。
究其原因,則是因為歷史上缺乏保護措施導致無度開採造成的局面。
清朝文人查慎行在其《與陳漳浦莘學話舊》詩中提到了一句關於當時奇楠價格高昂的文字——\"市舶賤迦楠\"。
這裡所說的迦楠指的就是今天的奇楠沉香,可見即使在古代它也是價值連城的存在。
歷史資料顯示南越國使用奇楠的歷史超過了三千年以上。
雖然起源於國外,但在夏國已有超過兩千年應用經歷。
最早提到該物品的文字記錄出現在喻代名醫陶弘景編撰《名醫別錄》一書當中,其中描述說奇楠具有溫補功能能夠治療一些病症並且歸入了最高階別的藥材行列;
同樣地,在著名中醫典籍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裡也能找到相關記載認為其適用於多種症狀。
漢朝時皇室就已經利用奇楠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
到了後來如隋唐五代乃至宋元明清各個時代對於沉香特別是奇楠的需求更加廣泛多樣。
特別是在宋代流行一句話:“黃金萬兩不及一塊上好沉香”;
明清朝時期這句話演變成了“寸土寸金”形容其極其昂貴的狀態達到了頂峰。
從很多文學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人們對這種香料的認可度很高。
例如,《紅樓夢》裡元妃賜給賈府諸多禮品當中有一串用奇楠做的珠子以及一根奇楠材質製成的柺杖,這顯示出皇家對該物件高度重視。
長久以來在夏國傳統文化內各種用途廣泛的名貴藥材裡總有沉香的身影。
它在民間被譽為“救命良方”,能有效去除體內不良氣體,而作為其中翹楚級別的奇楠其效果更是令人稱奇。
人們習慣稱呼這樣的東西為“神木”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一稱號其實要追溯到明代嘉靖至清代光緒年間多次對皇宮廟宇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