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治河 (第1/2頁)
隨筆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順的話,讓鄭成功陷入了沉思,想要打下一心死守的巴達維亞堡,無非兩策,圍或攻。
鄭成功也想從巴達維亞一帶就地招募些土人炮灰,用以攻破巴達維亞這根硬骨頭,奈何這群土人跑的太快了,而且都是在密林之中,想抓住這些人,付出的人力物力完全不成正比。
至於有部下建議,用疫病來想法子攻破稜堡,疫病從來都是雙刃劍,一個不小心,怕是傷敵八百,自損三千,況且此時軍中並無疫病。
而張順的話,也給鄭成功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乾軍現在沒有炮灰,可渤泥國有啊,朝廷幫助渤泥國蘇丹平定了叛亂,現在天朝有難,作為屬國難道不應該主動提出幫助嗎?
於是,鄭成功緊急派遣使者,隨船返回渤泥,一面繼續調撥駐紮在渤泥國的乾軍支援前線,一面希望從渤泥國調些土兵來,用作填壕溝,以及消耗守軍物資。
強攻稜堡損失過大,鄭成功雖然心急,但此時也只能按捺住躁動的心,暫停攻城,繼續圍困巴達維亞。
在巴達維亞堡注視著城外動靜的如翰燧格見乾軍第二天並未繼續填河,心中大喜,喜悅的神情都已經顯露在臉上了。
如翰燧格對著奧普達姆說道:“親愛的司令官,我早就說了,巴達維亞是公司最堅固的堡壘,乾人想要輕易的攻下,那是不可能的。”
奧普達姆認可的點點頭,只是隨後其又面帶憂慮的說道:“總督閣下,雖然乾軍無法攻破稜堡,但是他們這樣持續的圍困,城裡的糧食總有一天會吃完的,一旦糧食吃完了,再堅固的堡壘也將崩潰。”
奧普達姆的話也正是如翰燧格心中最擔憂的事,此話一出,如翰燧格原來喜悅的神情瞬間一暗,如翰燧格嘆了口氣,不再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城外大營那人影幢幢的乾軍。
……………………
海寧縣。
作為天子南巡的最後一站,海寧縣令早已收到天子即將抵達的訊息。
天子車駕浩浩蕩蕩的抵達海寧縣,海寧的官員,士紳紛紛前往迎接。
孟浚南巡以來,沿途所經江南諸城,較之北方,皆算是較為富庶,只是在海寧,景象迥異,孟浚發現,此地百姓大都面有菜色,零星的店鋪,也顯得人可羅雀。
在海寧知縣繪聲繪色的介紹下,孟浚對海寧遭災一事,才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文字和親眼所見,確實有所不同。
海寧知縣言道:“陛下,昭武五年九月十二日,從那一日起,暴雨傾盆,連日不絕,江河氾濫,沖垮堤岸,席捲而來,鄉中田廬盡沒,良田成澤國,百姓倉促間不及躲避,溺亡者眾!臣昔時剛剛上任,那幾日的場景,臣記憶猶新!”
說到這,知縣忍不住落下了眼淚,昭武五年時,海寧遭災一事,孟浚是知道的,無論是青鸞衛的密報,還是地方官員的逐級上報,孟浚都是清楚的,那一年,不止是海寧,錢塘江周邊都有受災的,只是海寧受災最重。
昔日孟浚批示是讓金陵府,蘇州府,以及湖州府等周邊富庶府縣,將需要押解入京的稅款,截留部分,用作海寧救災,以及重修河堤之用。
時至今日,時過境遷,然災痕猶存,孟浚從馬車上便可看出,行人寥寥,店鋪十之三四皆是閉店,而街巷之中,孩童行乞者甚多。
孟浚皺著眉頭,問向坐在對面的海寧知縣:“海寧何以孩童乞討者,如此之多?”
海寧知縣有些慚愧的說道:“陛下,海寧遭災,至今不過兩年時間,而這些孩童,其父母皆是在大災中喪生,且無親族可以投靠,才淪落至街上行乞。”
“那朝廷每年撥款二十餘萬兩的養濟院呢?為何毫無效用?”
知縣聞言,苦笑道:“陛下,二十幾萬兩,若單單一個海寧,那自然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