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頁 (第2/2頁)
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族類、其心必異。狹隘的民族主義作祟,趙公子沒有動手挖人。
生鐵鑄造失敗後,擺在他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革新鑄造技術。
鑄鐵炮管之所以在各方面細節,都已經很注意的情況下,還是難堪大用,歸根究底是自然冷卻造成的缺陷。
因為在靜置自然冷卻的情況下,炮管是外壁先冷卻,然後由外而內冷卻下來。這就造成一個嚴重的問題——外層冷卻硬化後,裡層還沒冷卻,結果外層比裡層更硬,裡層的內管會被拉扯形變,甚至直接產生裂痕。
這自然導致鑄炮時的廢品率居高不下,還會直接炸膛,讓炮手望而生畏。
所以這時的大明也好泰西人也罷,只能將鐵炮管加厚再加厚,可這樣鑄出的炮又笨重威力又小,自然難討軍方歡心。
一直到美國南北內戰時期,一個叫羅德曼的工程師發明瞭『內模注水冷卻法』,讓炮管先內後外的冷卻,才解決了這個難題。
這種方法說起來簡單,只需要在冷卻環節將炮管的內模換成空心的,然後用迴圈水冷卻即可。
可這只是趙昊從書本上看來的理論,離著具體實施還差得遠——比如水流速度和溫度變化的關係是怎樣的?
在熱力學發展完善,且有比較先進的測控條件下的十九世紀中葉,羅德曼還花費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才建立起相對比較科學完善的資料體系,趙公子在明代該怎麼實現這種量化?
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不斷的反覆試錯,看看哪天瞎貓才能碰上死耗子了。
趙昊心中的期許,是五年內攻克這一鑄造法。畢竟他有羅德曼沒有的優勢,只要多多做試驗,拿錢堆也能堆出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