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漢,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這位喇家村的老大爺,手上捧了一碗泛著淡黃色的麵條,正呼哧呼哧的往嘴裡送。
吃早餐不稀奇,但是他碗裡的那碗麵就有點稀奇了。
陳翰越看越覺得奇怪,這位老大爺吃的面,和平常常見的麵條不一樣,非常有光澤,而且看起來滑溜溜的。
有點像義大利麵條,又有點像通心粉。
但是又沒有這兩者那麼細,反而非常的粗,而且很有勁道。
反正和普通的麵條絕對不一樣,陳翰以前從來沒見過。
他連忙快步走到了這位大爺旁邊,迫不及待的問道:“大爺,您吃的這是啥面啊,怎麼做的?”
一聽陳翰這外鄉人的口音,老大爺立馬就知道,陳翰是考古隊的人了。
抬起有些渾濁的眼睛,老大爺樂呵呵一笑:“小夥子,你是那啥考古隊的吧?外地來的?”
“這啊,不是麵條,是餄餎。”
“河勒?”老大爺的口音有點重,陳翰皺著眉頭複述了一遍,卻是沒搞懂這“河勒”是什麼東西。
大爺也不含糊,直接站起身就拉起陳翰往自家裡走。
老人家嘛,就喜歡給沒見識的後輩們見見世面。
大爺很熱情的拉著陳翰來到了自家廚房裡,指著放在柴火鍋旁邊的一個木製工具說道:
“這餄餎不是麵條,是用這個餄餎床子壓出來的。”
陳翰依聲看向了老大爺指著的工具。
這是一個有點像槓桿的東西,在兩片木片中間,有一個圓形並且帶眼兒的空腔。
稍微瞟一眼,陳翰就大概理解了這玩意的使用方法。
只要將麵糰放在空腔裡,然後用力壓下槓桿,麵糰就會從圓眼裡壓出來。
“大爺,這餄餎是用什麼面做的?”陳翰有些激動的追問道。
“豌豆麵、莜麥面、蕎麥麵或其他雜豆麵都行,不挑的。”
“這餄餎以前就是窮苦老百姓們吃的,都用些雜糧做。”
陳翰一聽這玩意是用雜糧做的,一拍大腿,那叫一個激動啊。
既然用豌豆和雜豆都能用這工具做出麵條來,那小米也可以啊!
他連忙拉住了大爺,認真詳細的向他請教餄餎的製作工藝,從一開始的做麵糰,到後面壓面,所有流程一點都沒放過。
老大爺也是知無不言,這玩意也沒啥好隱瞞的。
整個北方地區,到處都有吃餄餎的,甚至這餄餎都不是青海的特色,還是山西那邊傳來的。
而且餄餎的製作方法真的很簡單。
就是將麵粉揉成麵糰,然後放餄餎床子裡擠壓進滾燙燒開的鍋裡,就可以煮好了。
陳翰在認識和學習到餄餎後,千恩萬謝的告別了老大爺,立馬飛奔回了課題小組。
這小米麵條的復刻,有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