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萬萬沒想到,一個普通的西漢小貴族墓坑中,居然會發現一把來自秦帝國的頂級青銅劍。
要知道,哪怕是在秦國最巔峰的時期,這種能夠用上鉻鹽氧化保護技術的青銅劍,也是極少數的。
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銅武器,目前總數已經超過2000枚。
可是其中只有9把劍儲存相對完好,其餘的戈、長劍、長鎩等等都已經腐朽不堪。
而九把儲存相對完好的青銅劍裡,也就只有五六把是鍍上了一層含鉻氧化物保護層的。
剩下的幾把是因為埋在地下的時候密封性好,再加上總總巧合,才沒有腐朽。
由此可見,鉻鹽氧化保護技術在秦國肯定不是一個可以普及的技術。
也許是某位超越了時代侷限的鑄劍巨匠,無意之中研究出來的超前技術。
甚至可能都不具備複製性,也就做了那麼一批的劍,之後就再沒有做成功過了。
不然要是秦國真掌握了這種技術,作為一個國家,怎麼可能只做幾把當做秦始皇的陪葬玩物,而不是批次製造給軍隊使用。
不用考慮和擔心什麼成本不成本的問題。
只要能做到批次製作,成本再大也可以用於給最精銳的部隊,乃至於賞賜給高階將領使用,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事實上這種含鉻氧化物保護層的青銅劍,只在秦始皇陵裡出土過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其身影了。
所以,孔建文在劇烈的興奮了一陣後,又迅速的冷靜了下來。
“這把劍是不是那種特別的秦制銅劍,還不好說,也許不鏽只是因為一直泡在地下水裡,缺少氧化過程。”
“具體情況還是要儘快聯絡相關檢驗部門,送去實驗室進行詳細檢查才清楚這把劍不鏽的真正原因。”
孔建文嘴上說的保守,但是臉上卻難掩笑意,一張老臉笑的滿是皺子。
不管這是不是秦始皇陵出土的那種秦劍,它肯定是一把兩千年不鏽的稀世之寶沒跑了!
就算這把劍沒有名氣,無法做到像越王勾踐劍那樣,成為鎮國之寶。
但是光兩千年不鏽的這一事實,就夠科研人員研究的了。
陳翰可惜的搖了搖頭:“哎,就是可惜,劍身沒有銘文,要是有銘文的話,研究價值就更高了。”
越王勾踐劍之所以是國寶,就是因為在劍身上,有這麼一行銘文。
“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
就是這一句話,讓這把劍從一把單純的兩千五百年不鏽寶劍,變成了“天下第一劍”!
甚至一度藏而不展,被保護的嚴嚴實實,被奉為國寶中的國寶。
“說起來也巧,越王勾踐劍也是在荊州出土的,楚地多寶劍啊!”莊雲鵬也有些感嘆的附和道。
一聽兩個小傢伙居然還感到遺憾,孔建文哭笑不得:“你們這野心不是一般的大啊!”
“就一個西漢小貴族的墓,能有這麼一把不鏽寶劍都足夠讓人驚訝了,還指望帶銘文?”
“小夥子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這把劍上沒有銘文,在孔建文看來反而倒是正常的。
如果這是一把墓主人自己找人鑄造的劍,那還有可能在劍身留下一些銘文。
比如“某某自作用劍”,相當於是給這把劍烙上自己的烙印。
但是這既然是一把秦制銅劍,而且是被一個小貴族收藏的,那就不太可能會帶有銘文了。
倒不是秦劍不刻銘文。
只是那種刻了銘文的秦劍,顯然不是這位墓主人能夠染指的。
秦朝距離漢宣帝時期,已經過去兩百年了。
從秦朝流傳下來,帶銘文的寶劍在那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