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籌建新宅 (第1/3頁)
牛歌202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吃過晚飯,一家人坐在一起閒聊。
奶奶:
“不知不覺中,膝下多了四個孫子孫女,現在俺算是活到十八點兒上了,睡覺都能笑醒,每天看著俺孫子孫女們圍著俺轉,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俺現在的日子,給俺千金萬銀也不換”。
老媽:
“媽,您偷著樂吧,咱家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你和俺大身體都硬朗,到你們一百多歲的時候,重孫玄孫都天天圍著你轉,到時候您可別嫌煩啊”。
奶奶:
“一點兒都不嫌煩,恨不得多些孫子重孫子呢,要是能見到玄孫,那我就更不嫌煩了”。
老爸:“看來得把房子重修一下了,要不到時候放不下娘那麼些重孫子玄孫,娘就該著急了”。
爺爺:
“咱家這所房子,是大和你娘成親那會兒,和你二大的那院子同時起的,當時用著挺寬敞,現在確實有點兒不夠用了。原先想著等海子成家的時候,再起新房子,現在看來不用等那會兒了。這幾天咱爺倆上山備些木料,等農閒的時候,咱在旁邊的空地上再起幾間屋子。原來這幾間不用動,俺和你娘住習慣了,就不挪窩了”
原澤海三歲多的時候,弟弟源澤洋出生,原澤海從父母的臥室搬到了爺爺奶奶這屋。去年開春兩個妹妹出生,弟弟源澤洋也搬過來和爺爺奶奶住在了一起。家裡人多了,房子確實不夠用了。
另外,原澤海現在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晚上自己要進空間修煉,就不太方便了,對家裡要起房子的事,舉雙手贊成。所以,聽爺爺和老爸要翻蓋房子,原澤海立馬接茬。
原澤海:
“我贊成重起個新院子,材料的事,爺爺和大不用操心,包在我身上了,用人的工錢我這裡也有辦法。老爸明天去把三個村裡的師傅們都請過來,我有些想法要詳細地交待他們。我看旁邊的地方夠大,我想起個大點兒的院子,咱家這個院子也要圈進去”。
家裡人知道原澤海的本事,聽他這麼說,也就相信原澤海一定是有了自己的主意,於是,一家人三言兩語就定下了修房子的事。
第二天一早,原澤海到學校點了個卯,到了校長“辦公室”把門一關,進了空間就往夏都的方向瞬移,到了夏都滿世界地找建築材料。
說來也巧,給舅舅籌備彩禮時遇到的那個郎官,如今在親家的幫助下升了侍郎。地位不同了,家裡的院子和如今的地位不匹配了,所以,這段時間正在大興土木擴建府邸。原澤海一看,得,還得借這個主兒的光,就他了。
於是,原澤海把這位侍郎家裡的建築材料,又“複製”了好幾份兒。
看到幾個師傅模樣的人,正在拿著一堆紙張不知道在研究著什麼。好奇心一起,走到他們跟前仔細一看,原來師傅們手裡拿著的是建築圖紙,正在研究哪個地方怎麼修,哪個地方用哪根木料那塊磚。
再一細看,圖紙上面已經把哪個位置用哪個材料都標的清清楚楚。回頭又在材料裡一找,好嘛,原來材料上也標明瞭這是哪兒的柱子,那是哪兒的大梁,連椽子、檁子,門窗上都標的清清楚楚。
這就更方便了,把師傅們手裡的圖紙完完整整地“複製”了兩三份兒,走出工地,找個沒人的地方進了空間,回到校長“辦公室”的時候,才過了半上午。
一邊兒用神識籠罩著整個學校,一邊兒拿出一份兒圖紙仔細研究,先看到的是大院兒的結構設計圖。
不得不感嘆華夏文明的巨大魅力,移居比鄰星這邊兒的地球快兩千年了,這位侍郎設計的大院兒,從設計圖上看,結構居然是地球明代北方四合院兒的建築風格。
臨街是一溜兒坐北朝南的倒坐房,高大的大門在倒坐房東面數第二間的位置。從大門向裡走,迎面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