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舌衄(一)
[病案]潘某,女性,41歲。1978年11月25日,患者在某醫院就診。據患者描述,前天晚上她突然感覺到口中出血,血液從舌下正中偏右的位置湧出,並沒有任何外傷,在其他醫院用紗布止血卻未成功。後來,嘗試使用雲南白藥進行處理,並再次進行壓迫止血,暫時成功。
經過檢查,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僅為52x10^9\/L,也就是5.2萬\/立方毫米,血壓為19.4\/13.6kpa(146\/102毫米汞柱)。儘管使用了西藥治療,但患者仍然會不時地出現少量血液摻出的狀況,同時伴有頭暈和脹痛感。患者的舌質呈現出紅潤的顏色,舌苔為薄白微膩,脈象表現為弦滑。
[治則]清心平肝,涼血止血。
[方藥]生地12克,夏枯草12克,炒槐米12克,玄參12克,鉤藤12克,淡竹葉10克,麥冬10克,白蒺藜10克,甘草5克,木通5克,菊花6克,丹皮6克,仙鶴草15克。3劑後,出血已止,僅感頭暈乏力,仿杞菊地黃丸加黃芪、太子參、當歸、鉤藤,服3劑而愈。隨訪未復發。
[評析]舌出血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其病因為火邪。火邪,又稱火熱,是中醫學中一種具有溫熱、炎性特點的邪氣,在人體內容易引起諸多不適症狀。據《諸病源候論》所云:“若心藏有熱,則舌上出血如湧泉。”這句話意味著,當心髒存在熱邪時,舌頭上容易出現出血現象,如同湧泉一般。
然而,舌出血的病機並非僅僅侷限於心火。在中醫理論中,脾腎也與舌出血有一定的聯絡。張景嶽在《醫學綱目》中提到:“心脾腎之脈皆及於舌,若此諸經有火,則皆能會舌出血。”這意味著,當心、脾、腎等經絡出現火邪時,也容易導致舌出血。因此,在治療舌出血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針對不同病因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在本案中,治療舌出血的方法為清熱涼血。清熱涼血法是中醫治療火熱邪氣的一種常見方法,透過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手段,達到消除火熱邪氣、恢復氣血正常執行的目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舌出血的症狀逐漸減輕,最終痊癒。
在中醫治療中,清熱涼血法常與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如養陰生津、疏風散寒、利溼消腫等,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針對舌出血患者的體質和病因,還可以輔以食療、中草藥外敷、針灸等方法,以增強治療效果。
此外,預防舌出血的發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口腔衛生、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飲食調養等措施,都有助於預防舌出血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一旦出現舌出血等症狀,應儘早就醫,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總之,舌出血作為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其病因為火熱邪氣。在治療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心、脾、腎等經絡的因素,採取清熱涼血的方法進行治療。透過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舌出血的病狀可以得到有效緩解,使患者恢復健康。同時,預防舌出血的發生也至關重要,透過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調養,可以降低舌出血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