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反其道而行之 (第1/2頁)
三悔人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軍出征,每耽誤一分,消耗就多一分。
去見朝鮮大君李芳遠只不過是程式需要,畢竟此次征討倭國是有兩條補給線的。
一條是自山東出發,由船隊直接送往倭國本土的,另一條就是走朝鮮,從順天府、開平衛等地調集,然後經由朝鮮運抵倭國。
在見了李芳遠,旁敲側擊的震了他一番,讓他管好朝鮮這條補給線之後,朱瞻壑就馬不停蹄的奔向此戰的第一個目標。
對馬島。
對馬島是朝鮮和倭國之間的一座大島,此前一直都在倭國的控制之下,是倭國,尤其是倭寇北上朝鮮、南下大明劫掠海疆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朝鮮在與倭國的對抗中屢屢失利,和這對馬島有很大的關係。
同樣的,在知道大明大兵壓境,準備對自己動手的時候,倭國第一時間就向大明發出了求和詔書,只不過沒有得到回應。
其實本該是有回應的,黃淮、解縉和胡儼都上書,建議朱棣接受倭國的求和詔書,讓倭國對沿海一帶遭受倭寇劫掠的百姓予以賠償,然後和平了事。
但是!
這次沒等朱棣開口,朱高熾第一個開口勸諫,力諫朱棣以戰爭這種方式來解決倭寇之亂。
如果朱高熾沒開口,那黃淮等人肯定還會上諫,哪怕是被朱棣打回來他們也不會放棄,但現在朱高熾開口了,他們就偃旗息鼓了。
事後,人們只知道黃淮等三人在文華殿呆了整整一天,至於都說了些什麼,沒有人知道。
而倭國在沒有得到大明的回應之後也是立刻開始著手準備。
雖然明知道與大明正面接戰勝利的可能性不大,但誰也不會束手就擒。
更何況,在倭國本土作戰,倭國其實是有優勢的因為他們不像大明必須要取得戰果,他們可以拖。
拖到大明承受不了十幾萬大軍的消耗,那時候他們就算是贏了。
同樣的,在確定了要抵抗一下之後,倭國自然也不會放棄這對馬島。
在朝鮮和倭國之間,這對馬島的意義和大明的開平和大寧衛是一樣的。
開平和大寧兩衛是洪武朝時就釘進草原的兩枚釘子,以掎角之勢互相拱衛,是大明向草原推進的橋頭堡。
而對於倭國來說,對馬島就是他們向朝鮮,甚至是向大明推進的橋頭堡。
透過單筒望遠鏡,朱瞻壑看著對馬島上的倭國士兵,嘴角上揚。
“李彬!”
“末將在!”李彬很是激動的上前,但朱瞻壑的話卻給他迎頭潑了一盆涼水。
“傳令給柳升,這對馬島交給他了,一天之內如果拿不下來,那就讓他自己回應天請罪!”
“王景弘!下令調轉方向!目標……長門!”
“是!”王景弘心下一凜,但還是躬身應聲。
而一旁的李彬就不一樣了,他在看向朱瞻壑的目光中充滿了驚訝、敬佩,以及……畏懼。…
長門是什麼地方呢?這就要從倭國眼下的情勢來說了。
倭國現如今是室町幕府時代,現任天皇是後小松天皇,但倭國真正的掌權人卻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持。
天皇被架空,幕府掌權,但也不是完全掌權,倭國現如今的制度其實像極了周朝時期的分封制度,被分成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個諸侯國,這種諸侯國的掌權人被稱為大封建主。
而這些諸侯國的名字往往都是大封建主的姓氏。
長門,就是這樣。
長門地處本州島的西南端,與九州島隔海峽相望,是本州島的門戶。
一般來說,在對外戰爭上,倭國北方的第一道防線是對馬島,南方的第一道防線是琉球群島。
這裡的琉球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