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舜覓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送走了懷竹主持,懷素叫來了懷雲、懷雨。大致瞭解了一下綠天庵的情況,已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晚,於是三人吃過晚飯後就入睡了。

次日醒來,懷素吃過齋飯,就隨懷雲去巡查僧田去了。懷素走出綠天庵,看到一片荒坡,綠天庵就建在荒坡上,庵子邊上還有一處泉眼,泉眼的旁邊,長著幾棵芭蕉樹,碧綠的大片葉子,隨風吹動,發出沙沙的聲音,和著緩緩沿山坡向下流淌的泉水叮噹聲,彷彿演奏著自然界的交響樂一般。泉水流過約三百米的樣子,注入一個山谷低處的小塘,小塘約二三畝左右的水面,荒坡靠綠天庵的右邊,是一片稻田,呈梯形狀。荒坡靠綠天庵的左邊過去大約一百米,也是一片山坡,山坡的旁邊,有一條入城的官道,道路較寬,也是懷素從屈麻子客棧過綠天庵過來走的大路。綠天庵的正面,過了山谷的水塘後,就是一大片樹林。

這時,懷雲在前面帶路,懷素跟著,沿著泉水流淌的方向,有一條小路,向山谷處的水塘方向走去。

快到水塘時,懷雲對著懷素道:“園頭(管理田園的僧人頭目,因懷素是綠天庵和周邊四百多畝僧田的負責人,寺院稱為園頭),綠天庵背靠城牆及我們所處的荒地往北到大路處。北面以路為界,西面以城牆為界,東面以水塘上方的田坡為界,田是寺院的,田坡上方的樹林不屬於寺院的。南面我們待會一直往下走,大約有三百多畝水田,加上水塘周邊這五十畝稻田,一共是四百二十二畝田,靠城牆這邊的山坡,除去二百多畝荒山,還有八十畝旱地,都歸我們綠天庵管理。”

懷素聽後,環視一週,心中大致有數了,就差往南地勢較低處的分界需細緻檢視一番,另三方還是比較清晰明瞭的。於是,跟懷雲往南,一直走到中午時分,才差不多把田產及旱地的分界線搞清楚。

經過了解,水塘周邊的五十畝稻田是寺院自已耕種的,以綠天庵的懷素、懷雲、懷雨三人為主,還有高山寺十幾個負責雜務的和尚,還包括八十畝旱地中的二十畝菜地一起耕種。另外的三百七十二畝水田分包給十八戶佃戶耕種,六十畝旱地分包給四戶佃農耕種。包給佃戶的,立有合約,按合約收取租子便可,自已耕種的稻田和菜地,就需要懷素安排人員耕種,合理調配人力。

此時已是初冬,水田早已收割完了,就是菜地二十多畝,種滿了蘿蔔、白菜之類的蔬菜,供給本寺的和尚和香客食用。懷素來之前,有經驗的雜務和尚早就種植好了的。說白了,即使是沒有懷素這個園頭,寺院的菜地中的蔬菜種植和供應也沒有多大問題。大家都按部就班的耕種多年,有兩個老一點的雜務和尚,耕種了二十多年了,種什麼,怎麼種都門兒清。園頭的主要工作是管理佃戶及收租。

中午回到綠天庵,吃過齋飯,懷素叫來懷雲,問懷雲是否熟悉租種水田的十八戶佃戶和四位租種旱地的四位佃戶。懷雲說都熟悉,懷素說那你下午開始,帶我全部認識一下,爭取三天搞完。懷雲道:“現在天氣好,大部分的佃戶都在家裡整修農具或在田地裡修水溝、整理田地,快的話不到三天就可以見完。

接下來的三天,懷素與懷雲一道,與二十二戶水田和旱地的租戶一一見面,大致情況也比較清楚了。原來,租種僧田,每畝收益都只需給寺廟五成的收成為租金,無需給朝廷另外納糧,所以佃戶都喜歡甚至搶著租種僧田。而旱地的租戶就更不用說了,直接種菜,除了極小一部分自己吃之外,大部分拿到集市換錢,有個別活絡的,直接賣給大戶人家。雖說一年四季都不能閒著,但手中有錢。但凡是種菜種的比較好的,用土改時的成分來形容,妥妥的就是富農啊!

懷素把這些問題全捋順之後,對接下來的工作心中大致有底了,說白了這些事並不複雜,懷素雖然年紀較少,但經歷過屈麻子客棧的賬房後,做起事情來條理清晰,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才叔學淺
關於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戰國末年,他師承鬼谷子,合縱連橫,更是組建黑冰臺,幫助嬴政橫掃六合。漢末天下三分,水鏡先生曾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世人卻不知還有下半句,“陸離隱世不出,則大漢難興!”他親眼目睹了千古女帝的絕唱,又見到了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天下。又曾在危難之中匡扶大明,與鄭和七下西洋,引萬國來朝。他在時間的長河中,見證了華夏曆朝歷代的興盛與衰敗。直到那一
歷史 連載 291萬字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第八塔峰主
關於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年代文,團寵日常,彌補意難平」上天給了唐心一次重來的機會,這輩子她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了。雖然重生到了那艱苦的年代,可誰讓她是命運的寵兒,今生的家世顯赫,有全家人的疼愛,完全是躺贏的節奏,那她這輩子就完全可以當只快樂的米蟲啦。直到遇見了將文柏,唐心才知道原來自己穿書啦!!天吶,那可得捂好自己的小馬甲,原書女主一直搞事業,太高調了,自己可得離他們遠一點,別被發現了
歷史 連載 18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