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縱觀《明熹宗實錄》和鄒元標本人的文集,沒有一篇他為張居正平冤昭雪的奏疏。倒是黃宗羲的《明儒學案》中的鄒元標本傳上說,楚籍大臣陳大道為故相請求卹典,引起鄒大人不悅。於是就有言官彈劾鄒元標不明是非,為修舊怨而犯公論,不肯為張居正正名。
鄒元標無法忍受,極力為自己辯駁,他仍然站在道德至上、宏儒碩學的至高點,批評張居正學術偏激,剛愎自用,對他的人品也頗有微詞。
鄒大人回憶,當年的大清算運動中,不少人是出於忠憤,當然也夾雜有投機媚上的小人。我堂堂君子在當年那麼惡劣的政治環境下,都不落井下石,現在怎麼會和一個死去四十多年的朽骨為仇?總之,反張風波最終發展到讓張相爺家破人亡確實過分,現在該是平反昭雪的時候了,表彰他當年的辛勞,以激勵後來者奮進。
接著,東林首輔葉向高也連忙跑來說情:&ldo;張居正之卹典本楚人所求,臣等如實擬之。張居正功罪本不相掩,褒貶何妨並存。鄒元標之沉默,臣更服其無成心,奈何以此罪之?&rdo;
東林老戰友葉向高這番說辭充分說明,張居正之平反乃楚人的努力,鄒元標並沒有明確表態,只是在政敵咄咄質問下才站出來表態,他只是順水推舟不反對而已。所以鄒元標力主為他當年的政敵平反,顯然是個美好的傳說。
明末李遜之的《三朝野記》載:&ldo;鄒公年高德劭,涵養粹然。有追論江陵者,公獨曰:&l;江陵之過在身家,功在天下,絕不以一己嫌怨參也。&r;&rdo;按照這種說法,鄒元標私下相當肯定江陵相業,力阻旁人追論張相。不過細細想來,天啟年間,魏忠賢專權,東林和閹黨爭鬥得你死我活,誰還有工夫追論四十多年前的首相?況且李遜之又是東林黨領袖,吹捧同道無可厚非,這則筆記的可靠性不免令人質疑。
撇清了鄒元標與平反張案的關係,我們來還原歷史真實。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春,戶部侍郎陳大道帶領多名在京楚紳聯合上疏,為沉冤四十年之久的故相張居正請求卹典。
恰恰此時,湖廣荊州的張居正墓突冒白煙,整座墓園都籠罩在白霧之中,連續三天三夜方才散去。大概是功業彪炳的張相爺沉冤太久,蒼天都為之哀鳴悲號,朝廷這才復其官銜、諡號,並賜祭祀,沒有變賣的房屋一併歸還。
降至大明崇禎年間,越來越多有識之士有感於江山日非,懷念五十年前江陵柄政時期的美好歲月。
漢陽人李若愚大聲疾呼:&ldo;居正輔神廟十年間,事甚確。居正死四十餘年,莫敢列其功烈……其諸孫被褐負薪,令人酸楚。問其才多可錄者,合查當年蔭典盡還之,尤未足償其社稷功也。居正亦可含淚入地矣。&rdo;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禮部侍郎羅喻義等爭相訟居正冤,全面列舉其整頓吏治、丈量土地、治理河槽、振作武功等歷史功績,高度評價了故相忠貞報國、不計得失的高尚品格。
年輕的崇禎皇帝看了奏疏,撫今追昔,對天長嘆:&ldo;臣工皆自保名利,似居正者,以天下己任,何嘆國事不興?&rdo;接著,皇帝正式下旨:&ldo;舊輔張居正相皇祖十年,肩承勞怨,力振紀綱,飭舉廢多,有功可紀,雖以奪情及後蒙議,過不掩功,委當垂恤,所請蔭贈所司看議以聞。&rdo;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吏部尚書李日宣等人合奏:&ldo;故輔居正,受遺輔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勞任怨,舉廢飭弛,弼成萬曆初年之治。其時中外乂安,海內殷阜,紀綱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論定,人益追思。&rdo;
崇禎帝恢復張敬修官職,贈諡&ldo;孝烈&rdo;,表彰他捍衛家父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