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a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以丞相回鄉守孝的訊息對她不啻是個天大的好訊息,這不僅增加了她成功的機率也降低了潛在的危險。丞相精力有限難以兩頭顧全,府中沒有男丁,只有一群容易對付的女眷。
相府的守衛也一分為二,一半與他隨行保護他的人身安全,另一半留下。雖然相府的守衛可能會比平時更加森嚴,但守衛數量減少,加之主人不在,時間一長難免疏於應付,而且朝堂之中其敵對勢力定然蠢蠢欲動,只要她能查到確鑿的線索,能夠撼動丞相地位的證據,眾人必群起而攻之。她願做這挑頭的第一人。
丞相回鄉守孝之期一拖再拖。首先被激怒的不是他的政敵們,而是一幫衛道士。而就是這幫人居然從道德倫理角度差點毀滅了連律法都可以隨意踐踏的丞相的政治地位。
先是兩位翰林編修聯合禮部侍郎等人公開反對丞相企圖奪情這種違揹人倫的行為,結果被人彈劾,當眾杖責。此事轟動朝堂,引起了大批官員的憤怒。丞相積累多年來的惡行終於導致排山倒海般的報復,而報復的藉口是那麼冠冕堂皇、光明正大——不孝。
於是新的一輪攻擊開始了。以御史大夫為首的一干大臣突然跑到皇帝的病榻前,痛心疾首地指出丞相為百官之首,應當以身作則,我朝建國之時以仁孝治天下,若連父母去世兒女都不為其守孝,豈不動搖國本,若百官群起而效之,豈不遺禍後代,如此天下舉子還會信奉忠孝節義嗎,天下百姓還會遵守倫理綱常嗎?此例不可開啊。
如此一來,朝堂又掀起了一場關於丞相是否應當回鄉守制等問題的大討論,眾人各執一詞吵鬧得不可開交。可惜支援丞相的大都是因為些趨炎附勢或貪生死而不得不臣服與丞相的淫威之下,而公然反對丞相的顯然都有兩根硬骨頭,尤其是言官們。
他們一出動勢必要鬧個驚天動地。他們拿出文死諫的專業態度,上至政治問題如:脅迫君主、結黨營私,下至經濟問題如貪汙腐化、侵地圈地等等變著花樣地進行人身攻擊,最終將不孝“昇華”到了不忠。其聲勢之驚人,似乎誓要將丞相弄得身敗名裂不肯罷休,最後甚至連丞相門下的幾個門生都被這種強大的正義感染了,不惜揹著背叛師門的罵名,從中立派越到反對派的洪流之中。
這樣規模浩大的聲討矇蔽了很多人的眼睛,即使其中偶有幾人被治罪也沒有動搖他們的信念。眾人盲目樂觀地以為勝利在望,連一向做最壞打算的楚雲汐都不禁心生希翼。可是高深莫測的施佳珩卻始終淡然地抽身遠離前朝荒誕的鬧劇,他遠遠地望著那些激情澎湃的反對者們亢奮的表情,對她搖頭道:“他們高興的太早了。”
因為他看到了紛繁複雜的朝廷鬥爭背後的本質規律——權力。眾人的力量聚集起來表面上雖然可怕,可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權力最大的皇帝手裡。
為了暫避風頭丞相做了第一次妥協——閉門謝客,躲在家裡美其名曰恭等聖裁。
正當眾人覺得勝利在望,準備大擺筵席慶祝勝利之時,久病不朝的皇帝和閉門多日的丞相出現了。他們倆配合默契,以至於像一出演一出早已排演好的雙簧。丞相於百官面前上奏母親去世,請求回鄉丁憂。皇帝微睜雙眼,掃了一下摺子,嗯了一句“准奏”。然後,普天同慶,皆大歡喜,丞相回鄉守孝。然後,眾人閉嘴。然後便沒有下文了。
三天之後,大局既定,丞相奉旨回鄉守孝三年。
當訊息傳來,楚雲汐不得不感佩施佳珩可以於迷霧中看清來勢的遠見卓識。同時也感到不可思議,丞相居然可以在百官如此宏大的討伐中屹立不倒,並且還能全身而退,也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整個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卻以這種近乎滑稽的方式收場,在眾人懊惱之際,楚雲汐卻認真做起了反思:
第一、丞相統治堡壘看似堅不可摧,裡面卻早已被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