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一方面他也不願因此受天下人指責。
他持續拖延談判程序,試圖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不過於喪失國家主權的前提下與日本人達成共識。
日本人不想給他太多周旋的空間,以換防為名增派軍隊到大連、青島及塘沽等地駐紮。在以武力威脅的同時又誘之以甜棗,表示保障袁世凱的大總統地位及身家安全,並答允擇期協商歸還膠州灣事宜。
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下,1915年5月9日,袁世凱答應了日方的最後通牒,史稱五九國恥。當月,雙方緊鑼密鼓簽署一系列條約,總稱為《中日民四條約》。
條約具體內容此處不做陳述,總之如果按照執行,中國將徹底淪為日本的附屬國。
訊息披露之後舉國譁然,國內各大報刊競相發表尖銳評論,痛斥“二十一條”侵害我國重大主權,呼籲坐而亡不如戰而死。
青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出版印刷的《明恥篇》上憤然題詩: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不僅國內反對聲音高漲,海外華人也紛紛致電外交部表示抗議,其中尤以留日學生反應最為激烈。袁世凱對此置若罔聞,他正忙著圖謀復辟帝制。
當年底,袁世凱以為萬事俱備,宣佈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自立為中華帝國皇帝。
憤怒的國人再也忍無可忍,以雲南為起點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
雲南因地處西南邊陲,北洋軍閥鞭長莫及,民主革命力量得到了比較完整的儲存。袁世凱自立為皇帝的訊息傳來後,當地原同盟會員秘密串聯反袁,滇軍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率兩個師、一個混成旅約一萬五千士兵宣佈獨立,成立護國軍聲討袁世凱。
護國軍以唐繼堯為都督兼任護國第三軍總司令,留守雲南;以蔡鍔、李烈鈞為護國第一、二軍總司令,分兩路進軍四川、廣西。
相比起來,袁世凱的賬面軍事力量更加強大。他直接掌控的北洋軍加上川、湘、粵等省軍隊共計約八萬人。
但人數更多,並不代表一定就能取勝。自古以來,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不鮮見。
1916年1月1日,雲南軍政府釋出討袁檄文,歷數袁世凱二十大罪狀。當月,滇軍與北洋軍正面交火取勝。同月,貴州宣佈獨立,黔軍開始協同滇軍作戰。
短短兩個月時間,戰火迅速從湘西、四川滇桂邊境蔓延至廣東、山東等省,北洋軍全線敗退。陝西、四川、湖南等南方諸省紛紛宣佈獨立。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只當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就被迫宣佈撤銷帝制,卻仍然以大總統自居。
然而護國軍果斷在廣東成立軍務院,由唐繼堯出任撫軍長,擺明車馬與袁世凱政府對著幹。
袁世凱憂懼而成疾,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他的得意愛將段祺瑞推舉黎元洪接任大總統,宣佈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成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
護國運動勝利結束。它是繼辛亥革命之後,近代中國資產階級領導下的又一次革命運動。它粉碎了袁世凱的復辟陰謀,恢復了民主共和制,但並未真正推翻北洋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