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秦王破陣樂 (第2/2頁)
橫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
李從襲排演的《秦王破陣樂》已經初見成效,可以讓皇帝看了。
《秦王破陣樂》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最初是唐初的軍歌,後來被換掉了歌詞,改為歌頌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容。
可惜這個樂譜卻被小日子搶走了,他們儲存有五絃琵琶譜、琵琶譜、箏譜、篳篥譜、笛譜等九種。
現在,皇帝在洛陽的新皇宮還正在修建,於是,表演《秦王破陣樂》的地方,就選在皇帝曾經祭天的所在。
時間就定在申時,就是下午三點到五點。
這樣,等《秦王破陣樂》排演完畢,正好天黑,就可以上演煙花秀!
李從襲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改編舞蹈的時候,讓樂工在原有的曲調中揉進了龜茲的音調,婉轉而動聽,高昂而且極富號召力。
同時有大型的宮廷樂隊伴奏,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氣勢雄渾,感天動地。
時辰正點。
皇帝站在高高的祭壇上,文武大臣按等級高低分別站在祭壇的每一層,等待表演開始。
忽然間,震耳欲聾的炮聲響起,一共響了九聲,象徵皇帝的九五之尊。
隨著鼓樂聲響起,兩千名子弟軍重灌鐵騎出現,但將士們卻不是騎著馬,而是牽著馬步行。
他們的步伐踩著鼓點,與樂曲的旋律保持一致;甚至,連全身重甲的馬兒,也都是高高抬起馬蹄,一蹦一蹦的,與樂曲合拍行進。
騎兵後面是九輛四輪馬車,馬車上放一面六尺六的牛皮大鼓,周圍四個軍士拿著狼牙棒一樣的鼓槌,跟著樂曲,敲著鼓點。
這鼓聲,低沉、厚重,穿透力強,引起空氣的震動,震得圍觀的群臣們心裡慌得很,耳膜生疼。
馬車後面就是《秦王破陣樂》的核心:軍陣。
軍陣按照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軍士們持戟往來刺擊,模仿戰陣之形。
舞蹈動作一共三種變化,每變為四陣,計十二陣,與歌節相應。
樂工128人﹐披甲持戟﹐執纛持旗。
樂曲悠揚,引人遐思;鼓震百里,氣壯山河。
宏大的氣場感染了每一個人。
皇帝站在祭壇上,居然有發現放置兵器的木架,上面刀槍劍戟樣樣俱全。
皇帝久經戰陣,此時正是興致高昂,順手拿一杆大戟揮舞起來。
李存勖不僅打仗是天才,對音樂的理解也是無人能比,他揮動的大戟每個動作都能與樂曲和鼓聲相得益彰,配合的天衣無縫!
百官看得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在李從襲的安排下,“萬歲!萬歲!”的呼喊聲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