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生的理想和追求。透過在抗日軍政大學的系統學習,解決了以往我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夠深入的一些理論問題。我在黃埔軍校期間就接觸過不少革命書籍,但因為受客觀環境的影響,不可能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只是在我心中始終憧憬著要建立一個民族獨立、人人平等、富足、自由的理想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還是很膚淺的。
我是帶著這個問題到延安來的。到抗大以後,我係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正如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一文中所說:&ot;馬克思主義學說是人類在十九世紀所創造的優秀成果--德國的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的當然繼承者。&ot;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又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它們三者之間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絡和因果關係。
特別是對歷史的認識,如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做出了科學的分析和判斷。馬克思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分為五大階段,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尤其是馬克思利用剩餘價值學說對資本主義的深刻揭露,使我明白了資本家透過佔有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因此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無產階級只有依靠革命手段,才能徹底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起一個人人平等的新社會。而社會主義又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首先要建立起一個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並最終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