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隨心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行刑的車隊緩緩行駛到麻姑山下一個叫“三岔路口”的小山岡上停了下來。
據當地人介紹,這“三岔路口”的來歷源自於一個傳說。元末明初,戰禍不斷,民不聊生。一日晌午,從北方逃難到江南的三兄弟,路過這個小山岡時,發現眼前有三條岔路,一條岔路伸向西南方向,一條岔路伸向東南方向,還有一條岔路伸向東北方向。目前有三條路,到底走哪一條路呢,弟兄三人猶豫不決,老大堅持要走西南方向的那條岔路,老二堅持要走東南方向的岔路,老三堅持要走東北方向那條岔路,三個人坐在岔路口誰也說服不了誰,兄弟三人只好在此分道揚鑣。結果,走西南方向的老大進了縣城做買賣,後發財致富。走東南方向的老二在路上碰到了農民起義軍,參加農民起義後當了一名將軍。堅持走東北方向的老三在路上卻碰到了土匪,老三迫於生活無奈也參加了土匪,還爬上了第三把交椅的位置,後被政府剿滅,砍頭示眾。
為此,當地人稱此處為“三岔路口”。
三岔路口的山岡周圍都有荷槍實彈的武警戰士把守。吳x被兩名武警戰士從刑車上拖下來,此時,他的兩條腿已經站不起來了,武警戰士像拖死豬一般把吳x拖至山岡下的一個三面環山的山窪裡。
此時,氣氛凝重而壓抑。
吳x被押至指定位置,跪在地上,以往那種視死如歸、傲視一切的神態沒有了,隨之而來的是眼神中透露出絕望和恐懼,身體不停地顫抖著。
“呯”一顆子彈近距離穿過吳x的腦袋,吳應聲倒地。
一名法醫上前檢驗,發吳的身體還在抽搐,法醫毫不猶豫地又在他的腦門上補了一槍,吳的身體終於停止了動彈,生命就此終結,定格在24歲。
刑場一片寂靜,山窪裡捲起了一陣狂風……
法警們開始清理現場,將吳x的屍體抬走。
這一幕讓在場的人們都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欠債還錢,殺人償命,亙古不變的法則。
執行完畢,行刑的車隊各自離去。總部管教部門負責人郭xx與戈領導同坐一輛警車回場部。
戈領導坐在副駕駛室裡若有所思,“老郭,吳x雖是罪有應得,但作為我們監管場所,應該從中吸取一些深刻教訓。”
“戈領導講得對。我也曾經思考過,吳x為什麼變得如此瘋狂,除其個人性格外,我們確實應該從中吸取不少教訓。”
戈領導轉過臉來問道:“你覺得我們從中應該吸取哪些教訓呢?”既是詢問又是考核。
郭負責人平時善於思考總結,而且遇事總有自己的得道見解,“首先,我們的考核機制有問題,對一個單位領導的考核沒有發生‘三防’事故的,就以生產效益為指標,致使我們場所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把管教工作放在一邊。從總部到各下屬單位,每月、每季直至年終都有生產考核,管教上的考核卻很少。另外……”郭負責人正講的興奮,戈領導的手機響了,是辦公室主任打來的電話,通知他回總部開會。
戈領導接完電話對郭負責人說道:“繼續講你的看法。”
“另外,我們的幹警管理也有問題。這些年來,受市場經濟大潮衝擊,‘開窗子,掙票子’擾亂了一些幹警的心智,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使命,一心只想著怎樣掙錢。”郭負責人看問題總是有自己的得道見解,停頓了一會又陰陽怪氣地說道:“這個問題不是你戈領導能解決的,這是至上而下的風氣,這種風氣不改變,場所出事故是不可避免的。要想改變這種局面,首先,政府必須加大監管場所的投入,確保幹警工資及各項待遇,明確管教工作的主業地位。”
“是的,這些年為了搞活場所經濟,我們單位出臺了不少考核生產經營的辦法,忽視了幹警的初心使命教育,致使有些幹警濫用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