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靈力嚴重受損,銀月無法佈置傳訊法陣通知曉靜和藍藍前來會面,而且她的行動還有些不便,所以她決定暫時在這裡停留幾天。
隨著銀月和盧瑋兩人的交談,兩人的關係逐漸熟絡起來。
銀月瞭解到,原來盧瑋家在華夏北方某大城市,是一個自願來西部支教的名牌大學生。
盧瑋的父親曾經是軍人,母親也是軍隊的衛生員。在戰亂的年代,他們曾經在蜀州這片土地為了自己理想,共同生活、並肩戰鬥。有一次,在他們受到組織內部的叛徒出賣的時候,他們逃到深山裡,受到當地老百姓捨生忘死的保護,最終才得以倖免於難。
戰爭結束後,年邁的父母親念念不忘當年的鄉親們。但因為身體原因無法長途跋涉,所以也只能寄些錢物,資助一些貧困兒童,聊表心意。
盧瑋從小就在鐵與血的故事中長大。在父親的薰陶下,蜀州竟也成了他魂牽夢繞的地方。於是,在畢業後,盧瑋主動要求到蜀州來,到蜀州這塊最偏僻的地方來支教三年。
他想,父親當年從這塊貧瘠卻又富饒的地方得到了太多太多,自己為人子,也應該要做些什麼。
在大城市出生的他,是意氣風地揹著行李來的。但一路顛簸,舉目所望,當地落後的經濟讓人痛心。卻也讓他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堅持下去。
他一個嬌生慣養的城裡人,孤身一人在異地生活,難度可想而知。
最初,他寄居在山間的學校,不過那所謂的學校是牛棚改建,年久失修過於簡陋。房子四面透風,一到下雨天連一處完好的立足之地都沒有。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極為不便。
幸而不久,村裡有一戶王姓人家的兒子在外面經商達了,把家人都要遷走。於是,在村長的安排下,他原來的三間土坯房就暫時成了學校和盧瑋的居室。等盧瑋支教結束,自願離村後,房子的使用權再收回歸村裡。
臨走時,那個滿臉滄桑的中年大漢握著盧瑋的手,深情地說:“小兄弟,你的書教的好啊,我的娃兒都捨不得離開你。這裡窮,其實,老哥心裡期望你留在這裡,可是,又不希望你——唉!老哥就這麼一句話吧,我的房子就是你的房子,你想住多久就多久,直到你想離開的那一天……”
當他得知盧瑋在這裡待了整整兩年,從沒有提過離開,憨實率真的他打心眼裡喜歡佩服盧瑋——或許,也只有在外面經歷過燈紅酒綠的人,才明白堅守住自己內心是何等的不容易。
此處山環水繞,但大山多石頭,因此,為了安全起見,村民房子建的比較散。
不過村裡人的相互來往,遠比城裡人密切的多。他們在得知銀月的到來後,都前來問候。
村裡人表現的極為熱情,有的還特意送來了核桃和自家制作的榨菜以及糖油果子等,要知道,這些東西在這個並不富裕的小村子裡,已經算是頗為難得的美食了。
也有一個婦人從自家地裡摘來了兩顆新鮮的大白菜。這讓盧瑋極為不好意思,因為他想起自己種的蔬菜,的確是拿不出手。
當然,也有一些村裡人,是農忙的時候過來看的。不過,他們看到這些情景後,竟有些懊惱——
於是,第二天前來上課的孩子們,來的時候,有的孩子手裡除了拿著書,還提了豆腐乳、花生、陳年糟蛋等。
孩子們一般要走很遠的路,他們往往不是一起來的。以至於盧瑋後來不得不暫時停下手裡的課程,先及時把東西收好——避免他們這些小鬼頭一邊背書,眼睛一邊滴溜溜地往地上的食物瞟,口水流溼了書頁都不知道。
這裡說是一所學校,但整個學校的校長加老師,也就盧瑋一人而已。學生也就十六個,都是三到十歲左右的孩子。因為,孩子長大到十歲以上,村裡的家長大多可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