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老二的媳婦趙氏平日裡話不多,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丈夫一般說什麼她就聽什麼。
兒子宋成卻不是這般沉悶的性子,剛才被張杏花數落了一頓,彷彿不長記性的又說道:“奶奶,我今年也十六了,到了說親的年紀,讀書那麼費銀錢,家裡的錢都給三哥讀書的話,那我娶媳婦可咋辦?”
張杏花伸手拍了他一巴掌,沒好氣的說道:“這就不用你操心了!明年入夏的時候地裡的冬麥剛好熟了,到時候割完麥子曬乾後交了稅,剩下的賣了存的錢給你留著娶媳婦用!”
宋成一聽樂呵呵的笑了,能給他娶個媳婦就行,至於是女人還是哥兒他都不介意,反正有個熱炕頭的他就知足了。
張杏花是家裡的掌權人,她有三個兒子,兒子又有兒子,一家子人慢慢多了起來,除了在宋聲讀書的這件事上她偏心了些,其他時候還是儘量一碗水端平的,不過偶爾的摩擦和齟齬也少不了。
可平常老百姓家過日子不就是這樣,總有磕磕絆絆吵吵鬧鬧,即便這樣,張杏花也從未想過要分家。
書裡後來宋老大和宋老二提出分家的時候張杏花氣的直接病倒了。
其他人也都被張杏花或多或少都安排了任務,到陸清這裡時,他主動說道:“奶奶,我繡活還可以,可以幫你們一起做。”
張杏花欣慰的點了點頭,“是個好孩子。不過你最重要的還是要照顧好聲兒,讓他好放心讀書。”
陸清應了。
倒是宋聲,全家的生活過得不好,都是因為供他讀書的緣故,看著一家子人對他掏心掏肺,他心裡說不出的感動和內疚。
之前他有想過靠什麼法子能掙些錢,像他知道的什麼做肥皂、燒製玻璃之類的,也僅僅是知道用什麼材料做,壓根不知道配方和工藝,這些對於他來說根本行不通。
宋聲想起原主房間床底下一個箱子裡好像有幾本舊書。記憶裡放在裡面好久了,原主都沒拿出來過。
從堂屋出來後大家各回各屋,宋聲和陸清也回了房間。
一回去,宋聲就去床底下翻那一箱子的書,翻出來之後開啟一看,裡面有十幾本書。不過這都不是什麼正經學習的書,而是一些類似鶯鶯傳之類的話本子和雜談遊記。
宋聲從不知道原主還愛看這些。這年頭紙貴墨也貴,這話本子買的時候可不便宜。家裡頭除了他其他人都不怎麼識字,只知道這些是書,一直很寶貝的幫他收著。
宋聲數了數,大概有十二本,其中幾本是異怪雜談,遊記之類的。
他翻開一本話本子瞧了瞧,覺得跟前世的小說差太遠了,還有類似於陳世美的劇情,看起來很受歡迎。
宋聲把這些書按類別整理了一下,準備明天有空拿去城裡的書鋪賣掉,多少能換一點錢抵下半年的束脩。
縣學的束脩一年是四兩銀子,可以分兩次交,六月農假結束後開學交一次,十月農假結束後交一次。
家裡沒分家,地裡收成都在張杏花那收著,平日裡幾個兒子打零工掙的錢,有七成都是要上交給張杏花保管,剩下的三成可以自己留下零用。
這其中數宋老大劁豬掙的最多,不過這劁豬也不是隨時都有的活,只有農閒的時候他才出去劁豬,農忙的時候要在家裡忙著種田。
宋家這麼多人一年掙的錢加起來也不過十七八兩,光給宋聲交束脩就要花去三四兩,更別提平時寫字用的紙和墨了,所以農家供一個讀書人是相當不容易的。
至於書,那就更貴了,宋聲不打算買書了。前世他練了一手小毛筆字,剛好能派上用場,到時候可以借幾本書抄一下,能用就行。
宋聲晚上就把東西收拾好了,那些話本子全都放在了揹筐裡。
陸清看他把書都準備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