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風波(14)喬與安 (第1/7頁)
數學書真好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喬什和安,是校友——是從六歲開始一直到學院畢業,都是校友。
這種情況下,哪怕本身不是很合的來的性子,多少也能稱得上“朋友”,畢竟緣分擺在那裡,也是,時間的魔力。
更何況,他們都有著同一個方向的“夢想”,
當然,就本人而言,安並不是很喜歡用“夢想”來形容自己的目標,因為和“理想”比起來,“夢”多少顯得有些空落而毫無實現可能——但在當時看來,他們的目標確實只能用“夢想”來形容。
畢竟,他們兩個人想要改變的,是一座城市。
出身讓兩人的不同,喬什的父母是行商,在商路上相遇,在魔物襲擊下互相守望最後相識,有了他之後,終於想要安定下來的他們在邊緣城安定的富人區定居,並在四歲的時候,就將他送到了“學校”之中。
一次,看到同學對他帶來的一介普普通通的玩具都垂涎欲滴,卻因並不富裕而無法負擔的他並沒有像普通的“富裕家庭”出來的孩子一樣僅僅是“分享”,當時他腦子裡跳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卻是連他的父母都不敢想象的更多——他要帶大家,一同富裕,要讓每個孩子,都能玩上玩具。
而安·羅格斯,則出身於“邊緣城的邊緣”,用米德加爾人的形容方式,就是“貧民窟”。
那裡是個好地方,因為在那裡,他結識了不少可以一同歡笑一同哭泣,闖禍了一起承擔,有糖果的時候,也能掰碎了一人一粒的友人——直到各自步入少年,
那裡也不是什麼好地方,貧困帶來的天然是飢餓、骯髒和混亂,“邊緣的邊緣”,一度是整座城市治安最差,甚至犯罪率上可以在整個世界都排得上號的地方,幫派林立,犯罪出現產業化的趨勢的地方。
當時的政府正值混亂之際,吃拿卡要、尋租行為甚囂塵上,負責治安的隊伍反而是危害治安的一大禍首,只有一小撮人,還勉強可以在當時保持初心,故官方根本無心去整治這一處絲毫沒有油水可撈的地方。
他是幸運的,家庭相對富裕的他,父母用攢下的家當將他送進了學校接受教育,並透過真正的“勤勞”,慢慢讓整個家都脫離了那個“泥潭”。
13歲那年,從寄宿制學校難得回家的他,聽父母說起曾經交往甚篤的一名夥伴
“死了吧?”
“死了,聽說是在15街兩個幫派的混戰中被亂棍”說到這裡,才想起來什麼的父親看了他一眼,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他還記得父親那個時候的眼神,裡面飽含的,是“慶幸”,大概慶幸於一家人此時的團聚,也慶幸於他們幾經爭吵最終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送自己去上學,以及,搬出那裡。
後來安知道了,那個夥伴並非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而是他本身就是那混亂,和製造混亂中的一員——“混混”。
得知他下場的,除了他的父母,幾乎無人不說一句“活該”。
人真的天生就“活該”嗎?接受過教育的他直覺得這兩個字有著天大的謬誤,因為在他的記憶裡,那個“活該”之人,還是那個會帶著他一起跑、一起跳,在夥伴摔傷時會攙扶和照撫,為“自己人”能毫不猶豫地出頭、哪怕受傷也只會一笑了之,從不哭泣的孩子啊。
也就是那時,他想要改變,雖然還不清晰所謂“方向”,但是他一定要去“改變”,當情況已經不能更糟的時候,“改變”的結果絕對會向著好的方向,他如此相信。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不值得“活該”,那一定是沒有選擇權的孩子。
那時的決定,是一個種子,而米德加爾一行,更是讓他前所未有的堅定。
所以,安和喬什、他們彼此認識,從小到大,有過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