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山收鄧辛張陶 (第1/5頁)
清風隨竹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三將一齊發怒,辛環急忙上前勸說說:“兄弟們不可妄動,快下馬來拜見。這位是朝歌的聞太師老爺。”三將聽聞\\\"聞太師\\\"這個名字,紛紛下馬跪拜在地,口稱:“太師,我們一直敬仰您的名聲,但未曾親自見過您。今天幸運地遇見您,我們的行為失禮,冒犯之處,還望太師老爺寬恕,我們感到非常幸運。”眾將邀請太師上山,聞太師也感到高興,便隨眾將一同上山。
眾將請太師入座,再次行禮。太師也感到欣慰,然後詢問四位將領:“請問你們的尊姓和名字?今天幸逢,老夫也倍感榮幸。”鄧忠答道:“這裡是黃花山,我們四兄弟多年結義。末將姓鄧名忠,次是辛環,第三位是張節,第四位是陶榮。因為各個諸侯混亂,我們只是借住在這座山上,權且作為一個安身之地,並不是我們的本意。”聞太師聽後說:“你們若願意隨我征伐西岐,將來有功之時,都將是朝廷的臣子。何必為了這些綠林之事,將英雄埋沒,浪費你們的本領呢?”辛環說:“如果太師不嫌棄,我們願意隨您效力。”聞太師回應:“既然如此,你們要統計山上的嘍羅有多少。”辛環回答:“大約有一萬人左右。”聞太師繼續說:“你們通知眾人,願意隨我出征的可以前去,不願意的可以安心回家,我們會獎賞財物,這也是他們跟隨你們的功勞。”辛環領命後,傳達給眾人。有些人願意前去,有些人不願意,但都把積攢多年的財物分給了眾人,大家都非常滿意。除了不願意前去的人,還有七千多人馬,而糧草也有三萬。所有一切都準備妥當,甚至牛皮寶帳也都準備好了。聞太師當天就出兵,得到了四位將領的加入,不禁欣喜若狂。他帶著人馬離開了黃花山,直接前進,氣勢浩蕩,戰鬥力強大。以下是詩歌來證明這一點:
旗幟飄揚,殺氣沖天,戰馬如龍蛟;徵雲滾滾,旌旗多彩,如霧如練。千枝戰戟,五色旗幟閃爍,豹尾龍虎旗,甲士眾多如雲。密密的刀槍,幡旗大小如水晶盤,士兵們手持彎刀和戰錘,壯觀的場面如同一座威風凜凜的山峰。將領們身著錦衣繡襖,騎馬引領士兵,如同兇猛的虎豹。安營時炮聲震天,軍隊催陣鼓聲如雷鳴。白天出入有序,夜晚轉變陣型,箭支如雨,鼓聲隆隆。因太師安營寨後,就再也沒有鳥兒敢飛越。
不說聞太師在黃花山安營。突然,有訊息傳到了西岐相府:“聞太師帶領三十萬兵馬,在南門安營。”子牙說:“當初我在朝歌時,還沒有機會了解聞太師。今天他率軍到來,看看他的紀律如何。”於是,
子牙和其他將領一同上城牆,眾門下跟隨,來到城樓上觀察聞太師的軍隊。果然,這支軍隊非常出色!如下所示:
滿天的殺氣,一川鐵馬,兵器閃爍;滿天的徵雲,五色旌旗,若隱若現。千枝戰戟,豹尾龍虎旗五光十色,萬名士兵手持各種兵器,威風凜凜。刀槍鉞斧,幡旗大小似水晶盤,戰旗旌節大小不一。士兵們都穿著錦衣繡襖,簇擁著將領,聽命於中軍的元帥。他們的馬兒都帶著韁繩,士兵和官員們都表現得像英勇的英雄,勇猛如虎。安營的炮聲震撼天地,催陣的鼓聲如雷鳴般響起。白天出入有章,夜晚的箭雨支援更加頻繁。這是因為太師安營寨後,鳥兒都不敢飛越。
子牙觀看了一會兒,感嘆道:“聞太師平時已經顯示出了他的將才,現在看來,他的軍隊也十分整齊有序。人們所言並沒有過高地評價他。”於是,他下城進入相府,與眾門下將領商討撤退的計劃。黃飛虎在一旁說:“丞相不必擔心。再說,那四位魔將也只不過如此,正如俗話說的,國運昌盛,邪惡自然會被消散。”
子牙說:“雖然如此,但民不安寧,軍隊面臨惡戰,鞍馬勞頓,這不是吉祥的徵兆。”正在討論間,有人報告:“聞太師派遣使者送書來了。”子牙傳令:“請使者進來。”不一會兒,城門開啟,派來的大將前來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