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第1/2頁)
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郝經到達邊境,卻遲遲不見南宋朝廷同意入境的答覆。原來,入主朝政的賈似道既為了隱瞞鄂州求和的真相,也過高估計了南宋的實力,以拒絕議和的強硬姿態準備把郝經擋在國門之外。理宗原就知道郝經此行的主要使命是議和,表示&ldo;北朝使來,事體當議&rdo;,準備接見來使的。但在賈似道的鼓動下,他也下詔表示&ldo;誓不與北和&rdo;,不再接待郝經。
郝經不辱使命,以為雙方戰爭近三十年,生靈塗炭,應該坐下來協商議和,便不顧個人安危,率隨從人員渡過淮河到達揚州。賈似道指示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將其拘留在真州(今江蘇儀徵)忠勇軍營。郝經繼續致函宋理宗與賈似道,說服他們同意議和。賈似道既不接見郝經,又不放其北歸。
次年,忽必烈見郝經一去不回,再派使者赴南宋責問&ldo;稽留信使,侵擾疆場&rdo;之罪,賈似道來個不理不睬,繼續拘留郝經不放。七月,忽必烈甚至下伐宋詔相威脅,要求放人,但因與阿里不哥的戰爭不能脫身,無力正式出兵。賈似道誤以為蒙古怯懦,更自以為得計,隔絕郝經與外界的所有聯絡。
直到鹹淳十年(1274年)郝經才透過信雁傳書的方式,讓忽必烈知道自己仍活在南宋真州忠勇軍營裡。德祐元年(1275年),元朝據此向南宋交涉,賈似道這時已是蒙古軍手下敗將,垮臺在即,這才急忙將拘留十六年的郝經禮送回國,而南宋也已國祚不遠了。
賈似道為了掩蓋自己私下求和的劣跡(他完全可以推託說雙方未達成過實質性的協議),竟然不顧起碼的外交慣例而拘禁使節,為後來忽必烈南侵滅宋提供了現成的藉口,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著臭棋。拘留郝經,其謀出自賈似道,理宗雖不知道賈似道的隱衷,卻也是同意的。他應知道此舉的嚴重性,卻毫不作為的聽之任之。郝經事件活脫脫的映照出這對君相在軍國大事上的顢頇嘴臉。
細說宋朝88:襄樊之戰
忽必烈是中統元年(1260年)繼位的,中統三年平定了李璮之亂,徹底剷除了南宋政權在中原腹地的牽制力量;中統五年,與其爭奪汗位的阿里不哥最後歸降,蒙古貴族內部的離心勢力也終於消除。這樣,忽必烈已無後顧之憂,具備了全力進攻南宋的政治軍事條件。
景定二年(1261年),劉整由宋降蒙,不久即被四川安撫制置使俞興與四川安撫使呂文德迫逐出瀘州(今屬四川)。他在京湖與四川兩大戰場輾轉馳騁數十年,對雙方攻防得失最有發言權,因而在蒙古滅宋的決策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鹹淳三年(1267年),蒙古用劉整之計,賄賂鎮守鄂州(今湖北武昌)的京湖制置使呂文德,讓他同意在樊城外設立榷場。蒙古軍進而藉口防止榷場貨物被盜,在沿漢水白河口、新城、鹿門山等地築壘置堡,透過外通互市、內築堡壘的手法,在襄樊城外埋下了釘子,截斷了襄樊的供給線。
接著,劉整向忽必烈建議:消滅南宋,統一全國,正當其時。針對蒙古此前把戰略進攻的重點放在四川的偏頗,他極有戰略眼光的提議:集中兵力進攻扼踞漢水中游的襄陽和樊城,然後由漢入江,直下臨安。
忽必烈採納這一戰略,徵調十萬兵馬,任命蒙將阿術為徵南都元帥,與劉整負責攻取襄樊。王夫之有一段分析,有助於衡估這一決策的軍事地理價值:&ldo;江東之險在楚,楚之險在江與漢之上流。恃大江者非所恃,棄上流者棄其所依。&rdo;
襄陽、樊城夾漢水對峙,城堅水深,城內儲糧可供十年之需,兩城間的長江江面立以巨木,聯以鐵索,上架浮橋,連通兩城。守將就是呂文德之弟、京西安撫副使呂文煥。他向其兄報告蒙軍將攻襄樊,呂文德壓根兒沒往心上去。劉整與阿術深知蒙古軍以精騎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