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湖。
等朱塬離開,大殿內一時安靜。
朱元璋靜靜坐在書案後,反覆摩挲著面前的紫檀木匣,內心一股又一股的強烈好奇湧起。
天書呵!
經濟之學、五百年國祚、千年未有之盛世、華夏曆朝人口變化走勢圖……這些時日所見所聞一切之關鍵,都在眼前木匣當中。
三年!
竟然要等三年?!
為何要等三年?!
當大手不知不覺摸到那把黃銅小鎖,朱元璋才又發現一個問題。
鑰匙呢?
隨即明白,那小秀才大概是擔心自己提前開了鎖,連鑰匙都沒留,或許,三年之後,他只能強行破開。
呵,一把銅鎖而已,難道俺現在就破不開麼?
內心不知不覺的逆反正醞釀著,忽聽有人通報,將朱元璋拉回現實。
來者是禮部尚書崔亮。
這幾日,禮部先後確定了即位當日對皇后和太子的冊封儀式,朱元璋認為太過繁瑣,擔心百官到時忙不過來,就要求簡化。崔亮這是重新過來彙報,然後又說起另外的一項開讀詔赦儀式。
朱元璋認真聽著這些,內心依舊覺得太過繁雜。
各種多此一舉。
當下數十萬大軍征戰在外,每日事務不知凡幾,有這時間,不如多批閱幾份章。
不過,老朱到底沒有否決。
朱元璋也明白,國家的根本,就是一個‘禮’字,如果他這個即將當皇帝的都不守禮儀,還怎麼約束百官萬民?
想到這裡,朱元璋又記起最近剛剛得到的另外一個國之根本——經濟之學。
回憶朱塬當初所述種種,想想那‘生產’與‘分配’,朱元璋就莫名幹勁十足,因為覺得這才是實事,比各種繁瑣禮儀強太多。
唉。
可惜還要等三年。
不知不覺,朱元璋又開始摩挲面前的紫檀木匣。
崔亮講解完明天日程,見上位摩挲著面前的古怪匣子陷入沉思,若是個錚臣,這時候就該抗議一下。
可惜他不是。
等待片刻,朱元璋終於回神,見崔亮還站在殿中,點頭道:“我知道了,明日照你安排就是,下去罷。”
崔亮沒有離開,而是提起另外一事:“主上,有關國號與年號,主上可有定奪,距離主上登基之日愈近,稍後一些文告,或已需用到?”
這件事,崔亮之前提過,最初建議由禮部草擬一些,讓朱元璋挑選。
朱元璋那麼喜歡給人起名字的一個人,怎麼會把這麼重要的事假他人之手,當時就拒絕了崔亮的建議。
實際上,臘月十一日的那次勸進之後,朱元璋就已經開始悄悄琢磨,並且有了結果。臘月十九日接受了群臣再次勸進,第二天崔亮問起,朱元璋沒說自己已經想好。
總要矜持一下。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四,不需再遮掩。
朱元璋一邊提筆蘸墨,一邊道:“我已想好,國號為‘大明’,至於年號,崔卿,你看這個如何?”
崔亮恭敬上前,看向書案上朱元璋落筆,只見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