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850年代,英國的發明家弗·貝克卡爾,改進了傳真機的結構,用“滾筒和絲桿”裝置代替了時鐘和鐘擺的結構,這種滾筒模式被延用了一百多年。
1860年代,伊朗人阿巴卡捷根據貝恩和貝克卡爾提出的傳真機原理和結構,研製出了可以實際應用的傳真機,並且在法國巴黎、里昂、馬賽等城市進行了傳真通訊的實驗。
1924年,高質量的相片傳真機出現。目前還沒有被美國通用電氣併購的美國無線電公司即rca,成功地透過無線電將一幅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的照片,從紐約傳送至倫敦,由此發明了無線電傳真,並在兩年後開始了商業應用,陸續開通了有線和無線相片傳真業務。
1968年,美國率先在公用電話網上開放傳真業務,在這之後,特別是1972年以後,其它國家也迅速跟進。
這使得原本侷限於在專用線路上使用的傳真機數量猛增,尤其是用於傳送手寫、列印或印刷的書信、檔案、表格、圖形等的檔案傳真機,表現得最為搶眼。
再加上國際電話諮詢委員會即ccitt關於傳真標準化工作的進展,尤其是傳真技術自身的發展,機械式的影像掃瞄方式被電子掃描取代,資料傳輸模式從模擬發展到了數字,傳輸速度的大幅度提升,聯合作用之下,使得人類的通訊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和前世裡手機標準中的2g、3g、4g類似,現代傳真機的發展也劃分了階段。
在197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g1即一類機,傳送一頁a4幅面檔案,大約花費6分鐘時間。
進入1970年代後,g2即二類機得到廣泛使用,傳送一頁a4幅面檔案,大約花費3分鐘。
目前,大約花費1分鐘就能傳送一頁a4幅面檔案的g3即三類機,開始進入市場推廣階段。
相比於3的乙太網技術,依託於公用電話網的現代傳真肯定要成熟多了,只要介入這個領域,就能很快產生可預見的效益。
尤其像日本這樣經濟基礎雄厚的漢字系統地區,手寫比鍵盤輸入文字更方便,自然而然地,傳真機比諸如teleprinter即電傳打字機之類的技術更能展現出明顯的優勢。
即使在前世裡網際網路大行其道的時代,家庭傳真需求,能夠透過配合了數碼相機或掃描器的電子郵件實現,商用應用上,傳真更是被整合進多功能事務機中,但大部分商業機構並沒有徹底棄用傳真機。
畢竟,傳真的應用範圍很廣,除了可以用於傳送檔案、新聞照片、氣象圖之外,在醫療、印刷、圖書管理、資訊諮詢、金融資料、電子郵政等方面也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唐煥進入傳真產業,自然不會簡單地生產傳真機,那太沒有技術含量了。
傳真機最明顯的不足在於需要專人負責,辦公效率低下,如果同一資料要傳送到多個目的地,更是費時費力,而計算機中的文字和影象資料,必須列印出來,才能透過傳真機傳送出去。
至於更深層次的限制,那就更多了。
要解決這些問題,毫無疑問,只能藉助傳真伺服器,這才是唐煥的目標。
從邏輯上來講,傳真機可以分成三個獨立的功能模組,掃描器、調變解調器和印表機。
掃瞄儀把檔案的內容轉化成數碼影像,調變解調器則把影像資料透過電話線傳送出去,在另一端的印表機則把影像變成原檔案的影印本。
現在,這三種技術已經進展得足夠成熟,並且成本也非常合理,投入實用並沒有過多的難度,但透過微處理器和軟體來管理傳真資源,還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直到1985年,gammalink的創辦人hankmagnuski,才研發出了第一塊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