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逐漸消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養大了。
張月娘16歲時被嫁到林家做了續絃。林家在上河村也沒親戚,他爹孃都是二十多年前從外地來的,丈夫林浩是林家獨子,被征服兵役後,家裡就只有一個老母和一雙幼子幼女,他怕家裡沒人照顧,就打聽到了名聲在外的張月娘,付了兩貫錢的聘禮在出徵的前一天娶了她。
林浩一去兩年無音訊,原主和婆婆以及一雙繼子女卻還相處和睦,比當年在孃家時日子好過了不少。
眼見著日子起來了,村裡卻在今年發了旱災,到了6月快要收麥時,平河郡遭遇難得一見的大蝗災,地裡顆粒無收,水也斷了,全村只好去逃荒。
丈夫林浩仍然沒有訊息,原主也只能帶著婆婆和一雙繼子女,跟村裡人一起走上逃荒路。
一個月後,食水即將告罄,婆婆拒絕進食先一步而去。這時一起的村裡人大部分已經走散了,她周邊只剩幾個還認識的人。
一個村裡的老鰥夫這時候總是貼上來照顧他們,原主雖然拒絕過,但以為那男人只是看上自己沒有壞心,也就沒有太強硬拒絕。沒想到幾天以後,那老鰥夫竟以她男人的身份悄悄的賣掉了她那雙繼子女。
月娘已經把相處兩年的孩子當成親生骨肉,驚怒交加,瘋了一樣和那群人搶孩子,最後被那老鰥夫打暈,醒來後孩子已經不見了。原主趁那男人不注意跑出去找孩子,好幾天不吃不睡,最後倒在路上,也不知道是餓死還是病死的。
原主想不通,出生家庭不可選,婚姻嫁娶聽從父母,但她從小努力勤奮,總相信自己的人生定然會越過越好,竟然就落得這樣的下場,所以執念難消。系統說她是小世界動盪的受害者,所以成為任務目標。
溫月成了張月娘,整理了一下劇情,理智分析後認為劇情的轉折點就是蝗災和逃荒。
現在是五月初,離蝗災來襲還有一個月。自己不可能在一個月內改變旱災和蝗災,要想避免同樣的結局,就不能去逃荒,否則一旦上路,想要改變劇情就更難了。
當然不管是否去逃荒,都需要先屯夠糧食,再慢慢考慮其他出路。
孃家是指望不上的,因她爹多年不管她任由後孃磋磨,原主一直心中有怨,所以嫁過來前給她爹磕了頭,說以後就當沒這個女兒,聘禮就當她的賣身錢就走了。
而丈夫新婚第二天就出徵了,她這兩年也再沒和孃家聯絡過,原劇情逃荒時下河村比他們還先走一天,也沒個人來說一聲。
那麼除了逃荒,還能去哪呢?溫月的目光不由得投向西邊的茫茫大山。
連綿不絕的大山,只有山腳到半山腰是不算茂密的樹林,往上一段混合了灌木和裸露的岩石,山頂則常年覆雪。
沒聽說村裡人遇見過猛獸,但也沒什麼能吃的,村裡人除了打柴甚少去。倒是她那個丈夫聽說打獵頗為在行,農閒時偶爾能打只兔子野雞什麼的回來,所以林家在村裡還算可以,當初才能出兩貫錢娶了她。
溫月打算明天先去縣城打聽一下糧價,做個初步計劃,下一步就是去山裡看看。
晚上,溫月翻出所有的家當,一共一千五百二十文。
林家其實不算太窮,自己有四畝地,不用佃地種,以前林浩在的時候還能打獵,每年也能存下點錢。
四畝地離河岸遠,平時都是種小麥。收了麥後換一些稻米,再留夠來年的吃用後,剩下的都會賣出去,這樣還能餘幾百文。平時的醬醋油鹽都是靠婆婆的繡活,賣糧的錢就能存下來,月娘進門兩年便存了有這一千多文。
婆婆周氏是個溫和大度的,平時不願進城,就讓月娘幫她賣繡品和買家用,每年賣了糧的錢也讓她管著,所以這一貫多錢就在月娘手裡。
當然,估摸著婆婆手裡還有以前的老本,溫月打算去過縣城打聽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