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稱大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岡搖頭道:“王相公雖有經邦治世之才,可若無官家簡拔,也只能鬱郁不得志!”

“哦!那這第二人是誰?”見王安石都不是他所敬佩之人,眾人越發好奇。

王岡也不賣關子,說道:“這第二人便是如今的杭州知州蘇頌蘇子容!”

眾人頓時議論紛紛,朝中袞袞諸公皆不在其列,蘇頌又何德何能?

“玉昆莫非因其在李定案中,三次拒擬詔書,贊其氣節?”有知道蘇頌事蹟的人,出口發問。

“非也!李定提拔不合情理,雖令不從,此乃臣子本分。”王岡搖頭道:“我所敬佩的是他在試館閣校勘時,整理古籍,不僅為往聖繼絕學,更能推陳出新!”

王岡神色認真,他是真心敬佩這位北宋的全才科學家!

蘇頌勤政愛民,後來更是高居宰執之位,可這些跟他在科技上的成就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他整理醫藥古籍時,繪製了《本草圖經》,後世李時珍便是以此為藍本,做出《本草綱目》。

他更是精通天文,機械,在幾年後造出了水運儀象臺,其原理與後世觀星臺原理一般無二!不僅能觀測天文,演示星象,還有計時報時的功能!

早西方六百多年前,就發明了鐘錶擒縱器。

可以說他就是中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蘇子容為政各地,口碑甚好,倒也算的上!”士子不知他的成就,勉強認同。

“那另半個?”

“如今的三司使沈括沈存中!”

“為何只是半個?”眾士子點頭。

三司使又稱計相,掌全國錢穀出納、均衡財政收支,宋朝以此取代了戶部的職責,並分割宰相的財權,可謂位高權重。

王岡笑而不語,他總不能說沈括人品不行吧,思索一下道:“他若不為官,將才華放在學問上,必定會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玉昆這番點評的依據是什麼?”

“此乃心證,何須依據!”

“是極,如此我也要臧否幾人!”

……

眾人見王岡說完,有贊同的,亦有不認同的,發表起自己的看法,一時議論紛紛,竟一掃之前低迷氛圍。

於是,又推杯換盞,高談闊論起來。

皇宮,御書房。

趙頊揉了揉眉心,對交趾作戰之事,又出了亂子,趙卨和李憲這個關頭竟然鬧出矛盾,他也只好將李憲撤回來,換郭逵為招討使,領軍出發。

這邊事剛解決,那邊的御史又蹦了出來,彈劾劉璋,言辭憤慨,欲誅之而後快!那話說的彷彿劉璋就是千古第一大奸臣!

以“莫須有”之名陷害士子,逼的人家都說出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劉璋的名聲臭了,臭的朝堂之上竟沒有一人為他說話,御史們更是乘勝追擊,逼的劉璋直接叩首請辭!

趙頊又哪能如他的願,你名聲臭了,與我無關,但你辭職了,我用誰去!

只好將此事押後再議,讓他去職待參!

他明白一個道理:使功不如使過,皇帝用人不能只看品行,更要看能力!

趙頊有時候很煩這些御史,整日找事,可卻又不能隨意懲戒他們,因為大宋皇帝祖傳的權術手段是:以小制大,異論相攪。

而御史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職位雖低,卻有風聞奏事之權,便是在路上聽到兩句閒言碎語,都可以寫個摺子彈劾一番,至於說證據,那是有司的事!

哪怕對方是宰相,在受到御史彈劾後,也要去職待參上辭表,這就等於把自己放在案板上,等著皇帝下刀。

對這個角度看,御史是很好的一把刀,可這把刀是雙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我就是道,爾等臣服

我就是道,爾等臣服

那年明月光
大道萬千,終歸於一。</p>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我就是道,爾等臣服》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p> 我就是道,爾等臣服:</p>
武俠 連載 146萬字
挽山河

挽山河

四兩碎銀
關於挽山河: “君此去可殺仙人否”“三尺青鋒,笑仙人不自量力爾”
武俠 連載 13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