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葉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婊子老鴇不搶
6學生苦力不搶
7先生郎中不搶
8清官還鄉不搶
聽完之後王法感到很驚訝,因為在藍星小時候看的影視劇中對土匪從來都是壞人的代名詞。長大以後自己的思維成熟了才擺脫了兒時的幼稚想法。
土匪是華夏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類人,他們中既有行俠仗義之士,也不乏為非作歹之徒。土匪文化在作家筆下與傳統文化中的俠士、遊俠相結合,變成了文學作品中敢作敢當、身懷絕技、除暴安良、義薄雲天的典型。
土匪形象,都是人性與匪性的結合體,其嫉惡如仇、行俠仗義,有著正常人的喜怒哀樂。
土匪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兇狠殘忍,殺燒搶掠;他們劫富濟貧,俠肝義膽。在百姓眼中,他們是綁票勒索,壞事做盡的惡人,同時也是有膽有識,不畏強權的勇士。
在統治者眼中,他們是造成社會動盪的隱患,是一群野蠻的烏合之眾,是被堅決圍剿的物件。
古代社會中的遊俠,草寇,倭寇等已然具備了土匪的特性,並且,土匪只是一個較為官方的稱謂,除此之外還有地區稱土匪為“響馬”“鬍子”等。
隨著時代的演變,土匪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大抵分為積匪、俠匪、外來匪,政治匪、兵匪、農匪、海匪、湖匪、農匪等。
在某種意義上土匪也是當時社會環境的寫照。
土匪之於正統思想,一直被視為烏合之眾。事實則不然,他們有自己強大的武裝力量,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法則。
每個小匪在入夥之時都會帶上自己的“局底”,從重要資訊至槍炮、肉票不等。每一股土匪在成立之時都會佔山報號。
土匪的名號主要來源於以下幾類:以某種動物為名,如座山雕、花蝴蝶;以自己的外貌特徵為名,如老洋人、獨眼龍;以自身特長為名,如馬快腿、雙槍駝龍。
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規律,有自己特殊的言語表達,甚至於還創造出了一套完備的禮儀習俗,如婚喪、入局、退夥等,每個步驟都在匪界有固定的被匪眾普遍認可和遵守的“綠林規範”。
再者,土匪內部也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和嚴厲的獎懲制度。
土匪的內部成員等級劃分主要有“大當家”(大當家、大哥)、“裡四梁”“外四梁”“崽子”四類;絕大多數土匪的都要求遵守“四盟約、八賞規、八斬條、十不搶”。這種獨屬於匪界的“金科玉律”一直在歷代土匪中不斷被髮展、革新、繼承。
土匪雖然與正統思想、與道德規範、與法規吏律相違背,他們綁票、砸窯、搶劫、販毒、敲詐勒索,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除暴安良,劫富濟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