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霞漫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天以後,偵搜隊帶著據點一半的人群,步行回到了石牆據點。
前期到達的隊員和民眾,已經開始恢復整個據點的生產和生活,迎接後面人員和物資的抵達。
聯軍武士們在據點居民的帶領下,走入了山洞的底層空間,參觀了一個巨大的糧食培養洞穴。
整個工程的浩大,讓這些聯軍的武士們都歎為觀止。
這是一個高達八米,寬度約兩百米,延伸向無垠處的地下空間。
每隔五十米,都有一個深井,深不見底。根據居民們的手勢比劃,眾人推測他們可能打下去的機井深度,應該有四百米左右,這簡直不可思議。隨著每一個機井上的油燈點燃,站在高處一眼望去,洞穴如同星火的海洋。這些據點的居民已經發明出了機井,鐵牛拉動巨大的轉盤,洞穴裡冰冷的暗河水從一邊的井口被送入地下,另一邊的井口會噴湧出滾燙的地下熱水。大量的熱水流入土地中的溝渠,分流進入大片田地,提高了土地的溫度,可以快速提升他們養殖的各種菌類生長。這些菌類的生長期有長,有短,最短的可以一個月收割一次。這些菌類是他們據點裡,主要糧食來源,也是這個據點最高的科技成就。這個據點就是依靠這片地下的食物來源,獨自在這片蠻林裡存活,並養活了一千多人口。一個居民抱過來一個半人高白色的蟲繭,用手語告訴武士們,這是他們往地下打洞的朋友。這種蟲子很溫和,只要撕開蟲繭,這個蠕蟲就會因為害怕寒冷,開始往地下打洞。居民們只要往洞穴裡扔菌類餵養它們,這些大蠕蟲就會一直打到四百米的地底,然後會一直呆在地下一年,直到生命結束時才會爬回來產卵,併為每一個卵結一個大繭,在這個期間人類也還要提供大量的菌類食物,養活它們。這些半人高的繭很有用,在常溫下非常堅韌,只有長時間用火烘烤才會散開,這些居民用抽出來的絲,編織水管,用來從地下提取熱水。
看這些居民的外表,明顯是古華夏人種,但已經失去了傳統的文字,他們現在使用的是一種拼音語言系統。
在山頂一塊巨石處,風鈴他們看到了,最初的據點居民留下的拼音文字。來自於三縱曾經奴隸階層的武士,勉強能讀出了這一段內容。
這是一批叛逃的奴隸,大約有一百多人。經過上百年在森林的躲藏和掙扎,大約在兩千年前發現了這一個洞穴,認為是神明在最後時刻賜予他們的聖地,就在這裡定居生活。
另外,那些野外的狼群,也和他們有上千年的交情。他們在野外打獵,只要碰到一隻狼神,就會留下一半的獵物,換取安全離開。同時在冬季來臨時,居民們還會定期在一處山崖下放置大量菌類作物,進貢給這些雜食性的災狼。久而久之,與這群叢林災狼的和平共處,反而保證了他們的安全。野狼所在的領域,其他大型災獸不敢進入。
這個據點的歷史,簡直就是一個人類和災獸依存求活的歷史,非常不可思議。
武士們開始審訊那十幾個倖存下來的食人族,可依然碰到了語言不通的問題。從繳獲的物品中,武士們發現這個文明有書籍,這種書籍是用金屬封邊,並有一種特殊且堅韌的植物樹葉做紙張,用油墨印刷而成的。他們的語言是一種更為獨特的拼音文字,像是獨立演化的。
野武士正好在南荒城推進弓弩製造的標準化,用最快的飛艇,外加不用探索,直飛目的地。也還是在部隊回到石牆據點的十天後,才降落在據點裡。
他仔細的觀察過食人者的物品,槍械和文字,第一次表現出了嚴肅的表情。
儘管與食人者們溝通非常不順利,但縱隊武士們還是從他們攜帶的物資和槍械中,看出了很多問題,並獲得了一部分交流的成果。
第一,這是一個成熟的文明,擁有文字,語言和大規模印刷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