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看我們自己了。
因為,對於“道”是個圓的這種理解方式,如此地周流往復,以其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因為都是在用不同的話語,描述同樣的事情;
最終還都是出於對於“無”的理解,如此地去“法於陰陽”;
所以,知曉了“無”,這世界上的所有書籍,所有的文化、意識形態,隨便去讀,隨便去理解;因為太靈活了;靈活易變到讓人後怕;所以還是不要亂變的好;一定要有自己的“本”。
因為其中的原理便是都來自於此;想跳出三界,你就去用能夠跳出三界的這樣一種思路、想法和本事;即,不要給自己樹立著相的概念;就看我們具體是要如何定義自己了;是打算要從什麼樣的角度去思考了;
甚至於,我們心經所描述出的“無意識界”等等,可能他們都不太理解;其實也不存在理不理解;都是“自然”而已;而也應該是有“無無意識界”,或者說“化境”,等等各種各樣的詞彙;其實無論刻不刻意去思考、去假想、遐想;都是屬於“自然”的狀態而已;
而能夠有意識地作出一些改變當然也好;但其實無論再怎麼樣,你都還只能是你而已;只是思想上的可能是會有一些稍稍區別性的理解;那就是,所要去基於的底層邏輯;
相由心生;境由心生;
都是看我們要怎麼去思考,我們的“觀念、觀點”底層的境相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事物狀態中。
我基於鬧市中的思維,就是鬧市中所要更加彰顯自己的吆喝聲;
我於靜謐的森林中,當然就是會用到那種畢竟寧靜小聲擔心會打擾到別人的想法了。
而我於“空無(自然)”中,那我就去講我所看到、理解到的有關“(自然)空無”之類的話語;
即,哪怕是“空相”,也便都是理解出來的;想不想、思不思考,其實都不會具有什麼樣的區別;因為我們便是肯定也一直保持在那種“無意識界”中,只是再次基礎上,著相進了不同的事物狀態中。
那麼, 就是說,此時我所描述的“空無”,到底是有意識,還是沒有意識;很難去講,因為這些事情,無論我們想不想、死不思考,它(即我們的自然)就在那裡,不離不棄;不增不減;不怠不慢;
覺得有沒有變化,都是一念之間而已;
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而當然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更不去增加這樣、那樣的帶有對立性的觀念,那就“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即,它即不存在想,也不存在不想;既不存在動,也不存在靜;
而有所相關的便是,究竟是要看我們要“著相”進何種的自然層級中;去檢視到一種什麼樣的迴圈往復情況;
即,這才是會讓我們陷入區別的一種狀態;
而對於還有更多玄之又玄的詞彙,以其想理解就去理解,不想理解就聽聽他是怎麼說就好;畢竟萬變不離其宗;儘量還是不要把問題搞複雜了;越清晰、越條理越好。
知道“自然”是怎麼樣存在、怎麼樣作用的就好;剩下的都是我們自己對於其人生的一種自行發揮;自矩遇跡便是;談戀愛、成家立業、結婚、生子、贍養老人……去從事就好;儘量不要去給自己留下遺憾。
從宇宙誕生到毀滅,這麼漫長的世紀裡,人就才能夠活上一次;即,為什麼這裡我們又不大願意去提“輪迴”;
而即使,發現了事物“周流復始”的這樣一種情況,而既然自然界的規律就是“往復、周流”;那麼就是說,也許在幾百年後,你又可以以另外的一種視角復活過來;但那時也便都已經物是人非。
能夠珍惜當下和眼前,還是要儘量去珍惜的;